查看: 32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读过梅·齐亚黛的作品?

[复制链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9 1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烈焰的明净与温柔
文/张颖

读梅·齐亚黛的《罗马喷泉咏叹》,是想从这本散文精选集子里窥出一些端倪——这位著名的阿拉伯女才子与文坛巨匠纪伯伦素未谋面却鸿雁传书19载,维系着一段超脱身体与容貌诱惑的挚热情爱。这当是一种怎样的才情与深邃,使齐亚黛与纪伯伦相匹配,进而成为其身在远方的女友啊!我们关注纪伯伦,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忽视他的精神伴侣、同样蜚声阿拉伯文坛的梅·齐亚黛呢?

  然而,终身未嫁的齐亚黛也许并不希望自己的名姓只有在纪伯伦的盛名之下才被人们记起。虽然她生活的阿拉伯世界到处是男子沙文主义,她的散文字里行间却弥漫着由知识理性而来的自信与独立。她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传奇,用一生证明知识和文学最终将使妇女在解放的空气里自由呼吸。

  齐亚黛1886年生于巴勒斯坦拿撒勒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黎巴嫩人,母亲是巴勒斯坦人。1908年她随父母移居埃及,从此潜心研读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文化和文学作品,通晓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希腊语等8种语言,长期从事文学翻译、创作和评论工作。1912年,她创办了惟一一个由女子经营,允许男女宾客同时出入的文学沙龙。整整20年,不少著名作家、诗人和文学记者光顾文学沙龙,参加每周的聚会和辩论,使之成为促进埃及乃至阿拉伯文学复兴的重要场所。齐亚黛回到黎巴嫩以后,父母和她远方的爱人纪伯伦相继过世。她一度精神崩溃,住进精神病院,她的亲属却借机以她无力掌管财产为由,企图将她的财富据为己有。齐亚黛伤心之余,离开医院重返开罗,以写作了却余生。

  《罗马喷泉咏叹》收集了梅·齐亚黛最有代表性的散文共50篇,包括文艺评论、随想、演讲、游记等等不一而足,文风相当浪漫,像一面多棱镜将齐亚黛光芒四射的一生解析成若干条色彩,让我们看到作家对东方祖国的感情、对生活的态度、对文艺的观点以及对女性自身地位的关注。强烈的情感和瑰丽的想像在她的文字里相互交织,浪漫主义的欢腾仍然无损于她客观冷静地洞察现实世界的艰辛与不易。但是,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耐人寻味的哲理思考背后,我们总能看见孤独与痛苦的影子。正是在胜利的狂欢中,齐亚黛体会到“痛苦和愉快在那儿相互争夺着心灵。点滴的痛苦其深度与愉快大海的宽度几乎别无二致”。她觉得所有的弱者都需要得到来自母亲的关爱,她愿意用自己“流泪的灵魂”拥抱他们,以一个姑娘之身暂时充当他们温柔的母亲。她孤独,甚至追问自己“祖国在哪里”? ——她出生在一个国家,父亲来自一个国家,母亲来自一个国家,她住在另一个国家——她心灵的影子在国与国之间游荡,不知道到底属于哪个国家,该捍卫哪个国家。她一度满足于没有国界的科学、哲学和艺术,但是渴求获得一个能够“为之而生、为之而死”的祖国的认同。齐亚黛呼唤东方祖国的复兴,希望阿拉伯的姊妹都能像“带刺的玫瑰”一样庄严独立,于是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凌厉的齐亚黛,用一把称之为笔的剑,挑起“光荣的战争”。

  齐亚黛曾在《随笔》中写道,“文学的美与人的美一样,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温馨的美,它有着五彩的名称,而内里却是清澈的,如晨曦美;也有夜色美,它充满着温情与庄严,也拥有光亮、奥秘、苍穹和神奇”。毫无疑问,齐亚黛在自己的文学实践中力图体现的正是这种多姿多彩的美,而我们在《罗马喷泉咏叹》这本集子里看到的晨曦与黑夜却还有一种激情,那就用另一个齐亚黛喜欢的意象——烈焰吧,这烈焰拥有晨曦的明净,也带着夜色的温柔。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2#
发表于 2006-9-9 21:20 | 只看该作者
恩,我也多次看到她在纪伯伦的一生中的重要位置
伟大的女性!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11-11 03:4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