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5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伯伦哲学深层分析

[复制链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4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纪伯伦哲学深层分析



牧场看守人(纪伯伦WYB) 作



            纪伯伦自从1908年开始接触尼采哲学以来,就不断在作品中透露出尼采哲学的影子,在纪伯伦多作品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查拉斯图拉徘徊于文字之间,在给读者讲着一种既不是尼采的也不是基督的那种奇特的哲学思想,在《暴风集》、《疯人》当中更是尤为突出。这种哲学思想被称为纪伯伦哲学。所以要想研究深层的纪伯伦哲学,就必须从宗教影响和尼采哲学这两个方面来看,但无疑这是艰险的,正如《挫折》一诗说:"我们将怀着同样的欲望站立于阳光之下,我们将是危险的。"

            在《夜与疯人》中,纪伯伦抒发了他对尼采的敬佩。"我就像你,噢,夜,晦暗而赤裸;我行于灼热酌小径上,这路正延展于我白昼的梦幻中。每当我的足触到土地,一棵大橡树便于眼前闪现。"而尼采仿佛又对他说"不,你并不像我,噢,疯人;因为你心中依然存在着对那主宰你灵魂的姐妹的渴求,你还没有成为支配你自己的法律。"这很明显指的就是尼采的"意志论",在尼采的一篇文章里说道:"我要超越标准,自成标准。"正好巧妙的照应了"支配你自己的法律"一句。

            在约尔根·哈斯的《幻觉的哲学--尼采八十年代手稿研究》一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段:"尼采对其时代的哲学的个人化的抨击,指责它作为一种非人格的哲学秘密地和虚无主义结成同盟;这到后来渐渐地成为一种对迄今所有哲学的指控——作为导致虚无主义的原因。" 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包括自身在内的万物的毁灭,作为自身毁灭的意志,它从根本上是值得我们警惕和拒绝的。(事实上也这样做了,因为鲁迅一句"疯子尼采"就已经先入为主,使得中国的"尼采支持者"少之又少,不过他自己的"虚无问题"还值得商榷)。

            对于尼采这个人,虽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的周国平教授已经为尼采解释地比较详尽了,不过我在此还要说一点,那就是《夜与疯人》的"夜"的问题,这里"夜"象征着法国小诗人路易·贝尔特朗(1807—1841)的《夜之卡斯帕尔》,不过这部作品到底和尼采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但有关系,而且有极大的关系。贝尔特朗是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的一员,由于他桀骜不驯,又离群孤索,导致了他只能有平淡、凄惨的一生,在他临死前才发表了第一部作品,就是《夜之卡斯帕尔》。《夜之卡斯帕尔》是世界上第一部散文诗作品,很快地就掀起了一阵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狂风,较著名的作品有波特莱尔《巴黎的忧郁》、马拉美的大部分作品、兰波的《地狱一季》、纪德的《人间食粮》,受其影响较大的文学家有魏尔伦、泰戈尔、圣琼·佩斯、屠格涅夫、卡夫卡、高尔基、普里什文、赖特、马克·吐温、布洛克、亨利·戴·梭罗、鲁迅、冰心,还有我们的哈利勒·纪伯伦。其中较典型的纪德、圣琼·佩斯、泰戈尔等人都凭借着"充满诗情、富有音乐美、没有节奏和韵律,文笔灵活而刚健,正适合于心灵的激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的散文诗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可以说路易·贝尔特朗为文坛做出的贡献是奠基性的,是杰出的!

            "查拉斯图拉独自走着,他向自己的心说:"这难道可能吗?
            这老圣哲在他的森林里,还不曾听说上帝已经死了!"


            这时在德国的尼采也被这种富于神秘感的散文诗陶醉了,他着手写他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在这部作品第一章我们可以发现这样饶有趣味的一段:

            "祝福这将溢的杯儿罢!使这水呈金色流泛出来,把你的祝福的回光送到任何地方去罢!看呵,这杯儿又会变成空的,查拉斯图拉又会再做人了。"——查拉斯图拉之下山如是开始。"

            这一段阐述的是什么呢?是周而复始的辨证过程么?不是这样的,而指的是超越的快乐,是追求超越的快感的宣言!也许独立成文有些晦涩,那么我们再来看安德烈·纪德《人间食粮》中的一段,真是出奇的相似!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生活,就像这满满的一杯冰水。一个发高烧的病人手里端着满溢的一杯水,想喝极了,便一饮而尽,尽管他知道应该等一等,但他无法把这杯如此甘美的水从嘴唇边移开,这水好清凉啊,而他被高烧煎熬的焦渴难忍......"

            解渴是满足人欲望需求的最质朴的一种,而权利欲望就远远高于物质欲望了,它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欲望,是一种本能。"将溢的杯儿"是"应该等一等",可"他被高烧煎熬的焦渴难忍",所以只好解脱这种快感,来达到目的。如果继续深究下去,空间就更大了,于是得到了下面一段:

            "......刚从自然中脱胎而出的的,既是一个理智的存在物,又是一个社会的存在物......理智通过它自己的努力而扩张,已经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发展。它把人们从各种限制中解放了出来,而这些人过去由于他们自然本性的局限必定要为那些限制所束缚的。这样,就可能有一些人,尤其是出类拔萃者,来重新开启那以前关闭着的道路,并且,至少为他们自己,完成那些自然本不可能为人类完成的工作。"(柏格森《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根源》)

            我们还可以在纪伯伦的《钉于十字架》一文中发现这样鲜明的一段:"......在你们的昼夜中我被囚禁——于是我要找寻一道通往更广阔时空的门扉。"

            这两段乍看没什么联系,但如果稍微思考一下,是什么束缚人们呢?是落后的兽性,是未进化完美的兽性,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练,如同蚌中的珍珠一样,如同十字架上的人子一样,才能找到"一道通往更广阔时空的门扉","重新开启那以前关闭着的道路",这简直就是人类精神进化史的缩影,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文学范畴,而转向了哲学,这只是纪伯伦哲学的起步阶段:超越。

            在这一部分中,尼采给他的帮助是很大的,具有教育意义的。

            让我们继续转到纪伯伦宗教观这一部分,纪伯伦虽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但他生在黎巴嫩,长在"基督教马龙派教徒之家",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在他思想里水火不容(详见《纪伯伦的神秘主义哲学和现实的人生观》),但这对纪伯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使得他的早期作品透露出一种跨国界,跨人种的"博爱"胸怀,比如这一段:

             "大地啊!你是多么慷慨!多么宽容!  
            你对你的孩子们,那些离开自己本质走向虚妄,迷失在他们已达和未尽之间的人,是何等怜悯同情啊!"(《大地啊!》)

      
            但这并未消除他对祖国,对东方文化不振、人民愚昧的抨击,在一篇奇文《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我有我的黎巴嫩当中》,纪伯伦深刻地揭露了黎巴嫩乃至整个东方在西方国家前的懦弱、谦卑的奴相 :

            "他们是些能言善辩的强人壮汉,可这只表现在他们彼此之间;但在洋人面前,则是些哑口无言的松包软蛋。"

            虽然有这样激愤的语言,但纪伯伦的内心并不希望他的祖国继续这样下去,他知道,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的国家不会就这样一蹶不振,他试着鼓励自己,也激励沉睡中的国民:

            "叙利亚!你同你的邻居埃及、波斯、希腊一样:他们都有同你的羊群相似的羊群,与你的牧场相似的牧场。叙利亚!你所说的衰落,我把它称之为必要的沉睡,随之而来的将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因为花儿只有枯死才会有重生,爱情只有离别后才会变得更加炽烈......" (可惜的是,"必要的沉睡"持续地太久了,以至于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直到今日仍萎靡不振)

             这就是纪伯伦哲学的第二个重要部分,也是他创作的源泉:爱
             最后一部分实在很难以解释,因为这是牵扯到根源的一部分,在纪伯伦早期作品就有所体现: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万山壑装点。"(《组歌·雨之歌》)

            但这明显不是成熟的作品,在《先知》里,纪伯伦根本没有交代主人公亚墨斯达法的出生,只是说"好载他归回他出生的岛上去",这明显有一种神秘感和宗教气氛,没有人知道耶酥基督是从哪里来的,只知道他是"上帝之子"、"人类的福音",站在山顶,透过宗教的雾霭,我们能看到"他的船从烟雾中驶来",而在《先知国》里,由于不全是纪伯伦所写,有一部分是他的女友所添,所以我们能清楚感觉到这两部作品感情基调不同了,艺术成就也明显打了折扣,不过纪伯伦的总体思想我们还是可以发现的。

            "啊,云雾!我的姐妹!我的云雾姐妹!
            我已与你合一。此后我不再是一个自我,
            围墙已经倒塌,锁链已经砸碎,我已飞向你,作为云雾!
            我们将同游大海,直到复生之日到来。
            那时晨曦把你化作露珠洒向花园,而让我变作婴儿置于一个妇人的怀中。"


            这简直再清楚也不过了,这渗透了浓厚的宗教观念,也就是纪伯伦哲学的第三个重要部分:回归。

             "这些是他口中说出的,还有许多没有说出的存在心头。因为他说不出自己心中更深的秘密。"



                                                                                                                                                                  (2005.1.22)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1

精华

37

帖子

121

积分

habitant

Rank: 3

2#
发表于 2005-12-3 16:2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哈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精华

219

帖子

697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05-12-7 15:35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6

帖子

18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4#
发表于 2008-2-19 22:01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7

帖子

51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5#
发表于 2008-12-7 1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牧场看守人 的帖子

强大。。。。。初读纪伯伦时,我只是觉得句子优美罢了。。。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9

帖子

117

积分

habitant

Rank: 3

6#
发表于 2008-12-12 13:51 | 只看该作者
已拜读 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

帖子

11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7#
发表于 2010-5-15 18:13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赞!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6

帖子

23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8#
发表于 2010-9-22 21: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5-17 13:3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