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6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伯伦早期作品简析

[复制链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8 1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纪伯伦早期作品简析


在阅读纪伯伦作品时,大家很容易发现,30岁是纪伯伦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这之前他跟随英国诗人布莱克(William Blake),而后来尼采(Nietzsche)成了他的向导。在30岁前的作品《音乐》、《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以至转型期的《泪与笑》、《暴风集》,都是乐观积极的,显现出一位有才华的青年诗人的风采。而30岁后的《疯人》、《先知》、《人子耶稣》等,变成了一个睿智,沧桑,先知形的有使命感的人物。

可以用布莱克的两部作品来解释他的两个极端转变:《天真之歌》像是纪伯伦青春的希冀,《经验之歌》则是冷峻的回忆和反思——年龄的转变带给他笔风上的转变,这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十分正常的。

“谈论威廉·布莱克必然要澄清有关对他的诸多猜测与指责,有人说他是疯子和魔鬼信仰的杜撰和散播者,像伦敦夜间人们能够听到的墓地里走出的勾小孩子灵魂的新年老人,当然,布莱克不可能如拉伯雷与阿莱丁诺一样对世俗做彻底的思考或澄清,也许他是信仰的迷雾,但那也是饱蘸着痛苦和爱的“紫雾”,布莱克开创了一种藉想象力促成的幻觉而进行的思考,从这一点上看,他启发了爱米莉迪金森和迪兰·托马斯,甚至阿尔蒂尔·兰波。布莱克是想象力的先知,和经验的忠实记录者,我们宁愿把他看成从 “魔鬼作坊”里冲出来的最优秀的净化知觉的学徒。”①

但是永恒的神祗望着他的浩瀚的森林。
  年复一年他躺着,封闭着,无人无道,
  在深渊中沉思默想,避开一切
  令人惊呆的讨厌的混沌。②

这样的教师加上一个高的天资,纪伯伦没有理由成不了诗人,其外他还有支持他的诗人法尔德·戴,时常鼓励他参加社会活动,替书籍画封面,还有罗丹为他指点,可以说,纪伯伦从厄运中走出来后,前途是阳光明媚的道路。

“布莱克禀承了一种相当了解人性的能力,对文字和文字的音乐有一种非凡的创新的意识, 而且有一种臆造幻象的天赋才能。”③

在《音乐》当中,这种文字和音乐的结合就开始显现,但是《音乐》有很多不足,比如说语句过于单调繁杂,还有一些段落很生硬,像是后来加入的。到了《泪与笑》,一切都完美起来,尤其是《引子》《组歌》《在日光下》,给人流水一般的自然,利箭一样的说服力:

“现在,你知道人生并非像捕风捉影,日光下也并非虚空,一切事物,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在向真理运行;但我们这些可怜虫却将你的话奉若神明,牢记心中。我们一直以为这些话是至理名言,闪烁灵光,而实际上,你也知道,这些话都是瞎说乱讲,使人胡涂,让人绝望。”(《在日光下》)

在《折断的翅膀》当中,有一段“母亲颂”,明显是他先写好的,然后往里面插,这样的雕琢痕迹在后期的作品里基本没有。

但《泪与笑》虽然活泼,乐观,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感,但是纪伯伦后来也不得不“自觉浅陋”,因为前期的作品不够深刻,也没有将散文诗这种形式发挥到淋漓尽致,更没有抨击他日益衰落的阿拉伯民族。于是《叛逆的灵魂》诞生了。

这本书是纪伯伦被仇视的导火索,也是他被广大阿拉伯青年崇拜的原因所在。其中《坟墓的呐喊》和《不信教的哈利勒》是最有力量的,《不信教的哈利勒》要更甚,纪伯伦用KHALIL他的姓氏来做主人公的名字,分明是把自己置于作品之中。他直接骂修士为“叛徒,伪君子,凶恶的狼,饿鬼,骗子,怪物”,在这部作品中纪伯伦冒死把压抑心灵的话全都说了出来,真是勇敢!哈利勒这样教导群众:

“真正的光明来自人的内部,向心灵阐述,使心灵为生活欢欣……”

以上是我关于前期纪伯伦的作品想到的,后期的作品大家可以参考我的《纪伯伦哲学深层分析》。


参考文献:
①殷效庚,《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与想象》
②威廉·布莱克《由理生之书》,张德明译
③T.S.艾略特《威廉·布莱克》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2005.8.28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0

精华

1

帖子

3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2#
发表于 2006-9-15 21:55 | 只看该作者

好耶

写得好! (不懂得怎么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3#
发表于 2006-9-15 23: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你! 于 2006-9-15 09:55 PM 发表
写得好!  (不懂得怎么评论)


Eh...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4#
发表于 2006-10-1 22:5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纪伯伦的东西真是常读常新阿!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49

帖子

3157

积分

viscount

soir

Rank: 7Rank: 7Rank: 7

牧场荣誉勋章

5#
发表于 2006-11-10 13:09 | 只看该作者
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有时候....文字是随着你的成长而成长的
Il n'y a pas d'amour heureu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精华

219

帖子

697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06-11-11 13:59 | 只看该作者
对,文字的感受肯定是随着成长而变化的。昨天偶然翻开朱自清的匆匆,当年好像是小学三年级的课文吧,当时只是觉得优美,好像没有其他的感觉,但是重新翻看,真的是说不出的惆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22:00 | 只看该作者
记不得是第几次重读《先知》了,并不厚的一本书,每读一次都有新的灵感,新的启示。语言的精练已经到了令人陶醉的境界,每一句都像是箴言,又毫无强意说教的味道。真的是一种万物的和谐,精神的,韵律的和谐。这才叫做人生的哲学,真正使人受益的哲学。而且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了,阅读纪伯伦的很多文章,他给予你的角度是极多的,非常有利于读者个人开始自己的创作,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这一点很有意思啊,值得研究。

愈是接触其他西方作家,愈是能感受到他强烈的东方色彩。以前我没有想到一个作家身上怎样兼有东西文化的问题,现在这个话题在国内逐渐又热了起来,基本的观点是既要继承中华文化,又能汲取外国先进思想。纪伯伦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嘛?

另外我感觉他早期的散文诗有点受雨果的影响?大家也来谈谈吧!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4-4 03:3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