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我先来吧
它,是取自于薯类物质的一种食材,由白薯或红薯的精髓成分淀粉与水融合凝固形成的食物,在大连市场里,人们常把它切成豆腐块状来叫卖,当地人把它叫做——焖子。
焖子食材本身并无味道,它软软的,糯糯的,但一旦切碎撒入油锅中,那吱吱啦啦的声音足以让熟悉它的人搅动起兴奋的味蕾。喜爱焖子的老人们认为,焖子只有放在宽大的平底煎锅中慢烤,更容易产生一种类似锅巴香的物质,这种物质覆盖在每一块焖子的外表一侧,当平铲将焖子大片翻过时,金黄的锅巴便跃然眼前,更赋予了焖子本身黏糯和弹性,以及外焦里嫩的口感。
当这一切完成之后, 接下来,便是汤汁与之亲密碰撞、融合的时刻。焖子的汤汁成分非常“北方”。这是由于北方寒冷的气候所致。大蒜,是当地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大蒜不仅本身具有抗菌、除腻的功能,更能激发出食材内在的香鲜,产生一股特别的香气,让人们产生食欲。大蒜作为拌料,必须作为蒜泥出现,因此,挤蒜器是北方家庭中必备的工具。蒜泥常被与芝麻酱相融合,愈发产生出独特浓郁的提味效果,它们是焖子汤汁中最重要的成分,制作焖子里的芝麻酱,需要加少许水和盐,这样,再搅动中芝麻酱的颜色渐渐变淡,稀释粘稠的芝麻酱更赋予了焖子浓浓的香气。少许的酱油会恰到好处为焖子提鲜、增色。
十几年前,吃焖子必需要用一种特别的餐具——小丝叉,这种用细细铁丝缠绕出的两脚叉小巧细致,当时几乎所有焖子摊上都会发现他们,黏糯的焖子用这种小叉既别致,又恰到好处。然而现在,筷子几乎取代了叉子,但很多老大连人仍怀念着那个小丝叉,似乎它就是对这种怀旧味道的最好见证。
又到了饭点,人们涌上街头,焖子摊里仍旧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一盘盘小碟里盛满了热气腾腾的焖子,店员熟练地将汤汁泼洒在上面,顿时,浓郁的味道弥漫开来,无论春夏秋冬,乐此不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