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追访雪莱的历程(5)——结语与注释

[复制链接]

15

精华

463

帖子

1539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5 1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到这里,我在英国的采访就完全结束了。次日下午,我们乘飞机去意大利。雪莱在牛
津被错误地打上“无神论者”、“无政府主义者”的烙印,于一八一八年,如同被驱逐似地来
到意大利。我们也要到罗马新教徒墓地里的雪莱墓和他溺死处的斯贝齐亚湾等地继续采访。
由于篇幅关系,这只好待有其他机会,再继续写了。
注释
  ①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十九世纪初期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h,生于苏赛克斯郡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富于反抗标种。甲八二0年途入牛津大学,因写
《无神论的必要》被学校开除。后与非贵族出身的爱人结婚,因不容于虚伪的资产阶级社
会,跟家庭断绝关系。一八一六年到瑞士,后又转往意大利。一八二二年七月八日,于乘船
访问拜伦的归途中,在斯贝齐亚湾遇风暴溺死,年仅二十九岁。马克思评价雪莱说:“……
他们惋惜他死在二十九岁,因为他本质上是一位革命家,他一定永远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先锋
队员。”
    ②日本学校在春天招新生,有春假。
    ③济慈(John Keats ,  1795-1821),与雪莱同期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二十五岁天
折于罗马。
    ④日本式的房间愉席。日本人经常以铺席的数量来计算房间的面积。每片锗席,一般长
一百八十厘米,宽九十厘米。
    ⑤日本的所谓“名门”,有代表他们家族的图案。这种图案,日语叫“家纹”,可译为
“家徽”或“族徽”。
    ⑥一男是著者的儿子,作为摄影师一同去的.


[ Last edited by 末世雪莱 on 2005-11-5 at 02:51 PM ]
[color=red]Whence are we, and why are we? of what scene The actors or spectators? [/color]

15

精华

463

帖子

1539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5 14:44 | 只看该作者
怎样可以使字体变大??
[color=red]Whence are we, and why are we? of what scene The actors or spectators? [/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2#
发表于 2005-11-5 14:36 | 只看该作者
字体太小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11-23 00:45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