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爷爷死的时候,我正十七岁。那是我整天发呆或到处散步的时候。我们一家和爷爷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密,但不能怪我们疏远他,而得怪他实在太孤僻。他很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在我们家中,他最喜欢一个人呆在自己的书房里,看他的书。他倒没什么老年痴呆症,事实上,到他死为止,他看上去都很健康,思维清晰,如果他肯与人交谈的话,谈吐还不错,甚至能使人受其吸引。他唯一的不健康只在于他的性格,他那过于孤僻的性格。在我的记忆里,即使在我还留着鼻涕到处飞跑的时候,他就不像别的爷爷那样爱逗孙子玩,我父母有时出门,奶奶也在外面串门的时候,会拖他照看我,他让我一个人到处玩,自己只是坐着,几乎是冷酷的看着我。我常常玩着玩着就忘了他。有时我觉得他是害怕那种活力,或者根本就是害怕与现实发生接触。也许我妈妈的亲戚的一个评价是很正确的:“一个老书呆子。”(嗨,这样回忆他,描述他让我想起我爷爷的一句话了,他说过……算了,等会你们会看到的)他喜欢书应该不会有错,他书房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没有椅子,他就直接坐在床上),就是一沓沓的书,估计有几千本吧。每天,我们吃饭的时候,会由我们三个人中的一个去叫他一声,过了一会儿,他便会慢慢打开门,向我们三个扫一眼(每次都是这样),然后再慢慢低着头走到桌子旁,坐下吃饭,一言不发。我们也习惯不和他说话,父母聊着工作上的事情,有时候问问我的班级里的情况。只有在谈及国际上、文艺上或者是理想方面的事情的时候,他会插几句,与我们聊一会,然而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我爸说他小时候爷爷就那么孤僻了,他甚至都常常躲着爷爷,不想看到他,而是更爱和奶奶呆在一块。据说奶奶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很安静的人,不爱多说话,但对儿子很疼爱,看到儿子就喜欢笑。她死的时候我就6岁,但对她印象却挺深,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她很爱说话,也非常喜欢爽朗的笑出声来。我还记得她接我从幼儿园的路上回来的时候她总是在说话,总是在笑,声音很舒服,当我从下面望过去的时候,可以看到她那个不停抽动的下巴,便也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她死的时候其实还不老,仅仅50多岁。留下的照片却是年轻时候拍的,从那上面我能看到爸爸嘴里的那个安静的人的样子。她那张照片很美,嘴角微翘,露出笑意,但绝不张扬,当看着照片的时候,你会觉得她在说:“嘘,不要吵,瞧这个孩子,多好”或者是“瞧这颗草,多青”甚至是“你不要说,我知道你的心意,我很了解你”等等,让人觉得很释然。我记得十一二岁的时候问过我爸,“他们两以前是不是一直都不说话的?”“是呀,”爸对我说,“我都觉得闷死了,所以老爱往外跑,认识了把你这小兔崽子生出来的人。”“那为什么你那么能开玩笑啊?”他又回答“为了哄你妈呗。再说,要我不会说话,”他扭了扭我的脸,(我现在回忆的时候竟能感觉到当时的疼)“能把你这个话痨生出来吗?你这小子,就爱问问题,可把我和你妈给累坏了,来,给爹敲个背。”我瞪了他眼,说:“没空,我还要问问题去呢……”但好像在那之后两三年也就是十四五岁的时候,我也静下来,不爱说话了。这是爷爷的影响吗?我想不是的,一个与我没多少交流的人很难影响我。但说到交流,他确实和我交流过。
两年来第一次动笔写小说,写了大概万来字,现在开始每天打一段上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