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谱娃在她的〈第二性〉中讲,女人是天生的HOMO。她的话一定偏激了,但我一直坚信,除却嫉妒的因素,一个女人是更加擅长欣赏另一个女人的。有时以一个男人的角度去欣赏一个女人会感觉普通,但女人出于顾影自怜亦或是惺惺相惜,就会感觉格外的风情万种。
或许是出于这个原因,我格外欣赏李清照的词。也不是没有想过要“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但总是面临眼前有景道不得的困扰,每当此时,才不禁赞叹,那是真正的咏絮才啊!我曾经毫不犹豫地模仿过许多作家的文章,那时尚存些许画鹄不成尚类骛的侥幸,但对于李清照的词,却始终怀有几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担心。
许多人对李清照都怀有“堪怜咏絮才”敬佩。例如近代学者陈廷焯在他的《白雨斋词话》中写到:“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四库提要》中也有过“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的赞叹。这些赞叹大都偏重于对李清照才华的歌颂。
而窃以为,她的才与其说是才华,不如说是一份旷世的才情。这也正是我格外欣赏她的原因。
辛弃疾的才华横溢是无庸置疑的,他大多数的诗寓意深远,典故层出不穷,这种才华令我叹服。但我对他一直只是欣赏,除了“少年不识愁滋味”和“我见青山多妩媚”两首,对他的诗作也一直谈不上喜欢,可能一个人的才华能够让我佩服,而才情才能够打动我。当然这中间或许也存在着欣赏角度的问题。
区别于辛弃疾,李清照的词风向来晓畅明白,清新自然。即使是用典,也没有故弄玄虚,没有晦涩难懂,当她的诗句滑过舌尖,“口角噙香对月吟”,一种古意盎然的风情。那些轻盈特别的诗句,在每个清晨黄昏翩翩起舞,灵秀而又夺目。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在《鹧鸪天》中这样赞赏过桂花,而她的“易安体“却也象桂花一般的别是一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似谶成真自不知”呢?
我想大多数的女孩子都是喜欢读李清照的。
她就像是住在女孩身体里的女人,又好象是住在女人身体里的女孩,她们都可以从李清照的诗句中读到自己。
那些曾经鲜活过的忧愁幽思,离情别绪,在她的诗句中又重新鲜活起来了。那些曾经无法言说的情思心事,在她的或白描或比喻中,都与现实不再隔阂了。
那些诗句就那样在落日黄昏中,兴尽晚回,随着李清照的舴艨舟漫漫摇曳,一直晃到了心里。
记不清是中学几年级了,老师推荐过一部梁衡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其中有一篇写李清照的,好象叫乱世美神。李清照不曾留下她的画像,但却把她的倩影留在了许多首诗句的字里行间。我不同意梁衡“乱世美神”的称谓,因为她在任何时代,都会是美的。何苦要加“乱世”两个字。我虽然看不清她的五官,但遥望她或清纯可爱,或遗世独立,或我见犹怜,或坚毅果决的身影,我都确定,她美得那么芳华绝代,美得那么扣人心弦。
那一首首诗,不经意地珍藏着她的刹那芳华。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素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诗让人联想到了诗经中的“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同样单纯美好的初恋,却还多了几分一低头的温柔,多了几分不胜凉风的娇羞。她所写的,是多少女孩子相似的心事,读来,又仿佛回到了抨然心动的初恋,那个人或许已经模糊了,但那份心情,却还是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来。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减字木兰花》,处处流露着“自知明艳更沉吟”的可爱,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自信,以及处于恋情中的甜蜜娇嗔。想来赵明诚的一生应当是没有什么遗憾了,有女如此,夫复何求?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包含着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曾一度宦游在外。清照思夫,作《醉花荫》词寄之。明诚读后叹赏不已,于是闭门谢客,填写五十余首词,意欲胜过清照。明诚将这五十余首词,和清照的《醉花荫》词混在一起,给他的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看后说:“只三句最工。”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一词中的句子。她的才情是怎一个“咏絮才”能够概括。只消三句,就勾勒出了一个女人“思念成疾”的情态,一种妩媚与“我见犹怜”并存的情态。
她的爱情,无论是情窦初开的甜美,情投意合的甜蜜,还是聚散依依的刻骨铭心,都是折射着她不同的美,散落在她的诗句中,成为了一份永久的珍藏。
然而,就在1127年,李清照面临了国破家亡的灾难。李清照纵然存有一身傲骨,然而身为女子,再加上个人的力量无法与整个时代相抗衡,她像一朵娇弱的花,在乱世中飘摇。她也有爱国的志气,报国的志向,但终究是个女子。
就在他们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大家都不愿提起的事情。
就在这一年,建康城发生叛乱,然而身为知府的赵明诚,临阵脱逃,只给当地的百姓留下了混乱的局面,委琐的背影。事后,他被撤去了职务。
这个人,居然是李清照的丈夫,这样的男人,又怎能担负起保护她的职责呢。他在其位,不仅不能称其职,还做出缒城逃跑的事情。她又怎能称得上李清照柔软却坚毅的心呢?怎能称得上她的痴心和爱情?他的气节甚至敌不过身为女子的李清照。
事情过去的太久了,我们都不能够倒过来证明历史,没有人能复原李清照当时的心情。是失望,或许甚至有过刹那间的绝望?
我们只知道,在行至乌江的时候,面对着滔滔江水,留下过壮怀的诗句: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一刹那的她,一定是绝美的。庄严而正气凛然的美,壮怀的美。
可是谁又能够揣测她当时的心情?
必然是这种正气让赵明诚自愧弗如,必然是这种壮怀让赵明诚翻然悔悟,1129赵明诚回京复职,但随即病故。他的悔悟为李清照的爱情画下了一个还算是完满的句点,但同时也给她留下了漫长的悲苦和孤寂。
不知道李清照是不是后悔对于气节的选择,是不是有种“半怜半恼”的心态。后来的诗句,除去抒发她的爱国志向,大多也是抒发她对于赵明诚的无尽的思念。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时的愁已经有的“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味道。已经不是当年的“一种相思,两初闲愁”可以形容。生离死别,这般滋味,是没有李清照经历的人很难体会的。只是能隔着漫长的历史,遥远的感知。
在赵明诚死后,李清照曾经再嫁人过,或许是因为孤独,或许是因为寂寞,或许是因为生活已经让她备尝艰辛。她就是一朵女人花,总是需要关怀的。
可是她所遇的并非良人,而当时的女子社会地位又低的可怜,她曾经为了正义身陷囹圄,曾经为了维护她的刚烈而离婚。可以想象她所承受的是多么巨大的不幸,她就以自己纤细的身躯,证明了她内心的坚强。
她一个人孤身在世间瓢泼,从此还要承受关于名节的职责。
丧夫之痛,第二次失败的爱情,一个人流离失所漂泊不定的生活,再加上亡国的悲愤,上天竟把如此沉重的压力,加之于一个弱女子的身上,即使她的内心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许多。她能一一承受吗?
在经历过这么多的变故之后,她大约已经朱颜不复,岁月穿过了她的脸,时光暗淡了红颜,朱颜辞镜花辞树,这大抵是能牵动很多人心绪的事情。尤其是那样一个芳华绝代的女子。余秋雨曾经说过,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可这句话,似乎并不能平复我对于那样一个绝世女子发自内心的怜爱。
她是应该心比天高的,可是却也命比纸薄。
以她的才华,她是应该在当时就受人景仰的,但无奈身为女子,只能是高不成,低不就。
我想,她即使青春不在,但仍然讲那个世间最美丽的女子留了下来,通过诗句,将最绚烂的锦瑟年华留在了每个读者的心中。
卿本九天散花女,何足仙踪履凡尘。
我还是能够轻易地想起,她曾经留下过的诗句。想起那最美的爱情,那个风情万种的女子: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
[ 本帖最后由 wmlfw 于 2006-7-6 18:4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