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5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卡》之死

[复制链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1 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关于重读

    《万卡》应该是小学5年级的教学课文。记得当时老师教我们一群小孩子理解大意的时候,我还在关心分段的问题——真是“愚不可及”。
     现在倒是“智可及”了,可是又不忍心读关于孩子的悲剧,总觉得这悲剧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可捉摸的恐怖的物体,虽然离自己很远——这是一种无语名状的滋味。如同信教的人们痛恨希律一样……


二、关于信件及写信过程

    从经验主义的角度看:这该是小说的明索(表面的线索)了(暗索就是这悲剧的经过啊)。一个学徒,说白话点,就是一个小奴隶,给自己的亲人写信。他买不起墨水、笔,他的全部积蓄就是一个戈比——有了个信封。
    我们来看看:1、万卡先向爷爷问好,并告诉我们,除了爷爷,他就没有亲人了。
                      2、介绍爷爷,有肖像描写。然后谈到了泥鳅——“双重狗格”的一条狗:在人们注意它时,温顺得不得了;在人们不注意时,就偷偷咬人、偷鸡。看看,
它的后腿已经不止一次被人打断,有两次人家索性把它吊起来,而且每个星期都把它打得半死,不过它老是养好伤,又活下来了。
它永不会忏悔,就像被邪恶附了身的大蛇丸,被仇恨冲昏了脑袋的佐助。不,这还不够。它不就像那个奥楚蔑洛夫么——比狗都不如的人;而这只黄鼠狼般的泥鳅比冷血爬行动物都不如。
                      3、然后是爷爷的“鼻烟玩笑”。这里是突出了爷爷的和蔼可亲吧。不过,在当时的社会,不论你如何的“和蔼可亲”,心底有多善良,你首先还得关心自己的死活,其次才是亲人。就像《演说家》一样,那个丈夫死了的女人一开始还叫嚣着陪葬,
不过她没有随丈夫跳下去,多半是想起了抚恤金。
这就不难解释万卡沦为奴隶也是必然的事。
                      4、接着,万卡竟叹了口气!上帝啊,九岁的孩子在悲哀的叹息!连神都要诅咒这个“所多玛式”的旧制度,促成其毁灭!
                      5、老板昨天打了万卡,原因是他没看好另一个孩子,老板的孩子。读到这里,我想起了多雷的铜版画,《天使杀埃及长子》[box=white]正月十四,天谴灾难降临埃及,耶和华命令天使下凡,用瘟疫杀死没有在门框上涂羊血的埃及人长子以及牲畜头胎。多雷按照《圣经》的写法,描述了天使杀掉一个埃及长子后转身离去的刹那,而这一题材通常被表现为无形的瘟疫或恐怖的旋风。
                                                                                                 ——[英]拉尔夫·伊里斯[/box]
    抱歉,扯远了。即使受了老板和老板娘的双重虐待,万卡还有爷爷方面的希望——这时站在万卡的角度想的。其实潘多拉早已关闭了盒子,希望也就永远的受困于底部。
                      6、不过我们应该庆幸:那些上流社会的无赖痞子个个不懂希望的涵义,而穷苦的人民却有着一颗被希望沐浴的心!虽然有“西伯利亚的味道”消磨他们,但大多数人不会舍弃——生活,爱情……
                      7、万卡在向爷爷许愿。在回忆。
                      8、写完正文他还不忘问候别人!这神圣的天真的心啊,是谁抛他进深渊,是谁要将他撕成碎片!
                      9、
他写完信而没有人来打扰,心里感到满意,就戴上帽子,顾不上披皮袄,只穿着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

                      10、……


三、关于场景描写

   
……他等到老板夫妇和师傅们出外去做晨祷后……他在写下第一个字以前,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过头去看一下门口和窗子,斜起眼睛瞟一眼乌黑的圣像和那两旁摆满鞋楦头的架子,断断续续地叹气。……

    我该说什么呢?一群凶手去做晨祷,住所里还放着圣像,他们在晚上到底如何入睡——切!理他们做甚,那些人不够资格被鄙视,他们只能得到无视。我应该关心一下万卡,这个孩子——他是受着伤、饿着肚子睡觉的。您能想象吗?受着伤、饿着肚子睡觉的。那双乌黑的圣像已经看到了,他决定就在那个夜晚,带孩子去他遥远的故乡。

   
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睒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象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孩子的眼里只有光明!这个世界若丢失了孩子,我们到何处寻找纯洁和那心灵的故居?万卡受着苦难,但他仍是快乐的使者。那些享受着富贵的人物,他们的眼里只有灯红酒绿,哪有资格受到璀璨群星的接见与那神奇想象的光临!

   
他写完信而没有人来打扰,心里感到满意,就戴上帽子,顾不上披皮袄,只穿着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

    您试过冬天在家里穿衬衫么?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您就不难理解——万卡的满身疮痍。我找不到快乐的因子,万卡呜咽、抽泣,但万卡却是快乐的……但他已被看不见的马车承载,驰往天国……


四、幼稚理解,见笑。



[附]


万卡(1886)


--------------------------------------------------------------------------------

[俄]契诃夫/著
           汝 龙/译

  九岁的男孩万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做学徒。在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上床睡觉。他等到老板夫妇和师傅们出外去做晨祷后,从老板的立柜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安着锈笔尖的钢笔,然后在自己面前铺平一张揉皱的白纸,写起来。他在写下第一个字以前,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过头去看一下门口和窗子,斜起眼睛瞟一眼乌黑的圣像和那两旁摆满鞋楦头的架子,断断续续地叹气。那张纸铺在一条长凳上,他自己在长凳前面跪着。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雷奇!”他写道。“我在给你写信。祝您圣诞节好,求上帝保佑你万事如意。我没爹没娘,只剩下你一个亲人了。”
  万卡抬起眼睛看着乌黑的窗子,窗上映着他的蜡烛的影子。他生动地想起他的祖父康司坦丁·玛卡雷奇,地主席瓦烈夫家的守夜人的模样。那是个矮小精瘦而又异常矫健灵活的小老头,年纪约莫六十五岁,老是笑容满面,睒着醉眼。白天他在仆人的厨房里睡觉,或者跟厨娘们取笑,到夜里就穿上肥大的羊皮袄,在庄园四周走来走去,不住地敲梆子。他身后跟着两条狗,耷拉着脑袋,一条是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条是泥鳅,它得了这样的外号,是因为它的毛是黑的,而且身子细长,象是黄鼠狼。这条泥鳅倒是异常恭顺亲热的,不论见着自家人还是见着外人,一概用脉脉含情的目光瞧着,然而它是靠不住的。在它的恭顺温和的后面,隐藏着极其狡狯的险恶用心。任凭哪条狗也不如它那么善于抓住机会,悄悄溜到人的身旁,在腿肚子上咬一口,或者钻进冷藏室里去,或者偷农民的鸡吃。它的后腿已经不止一次被人打断,有两次人家索性把它吊起来,而且每个星期都把它打得半死,不过它老是养好伤,又活下来了。
  眼下他祖父一定在大门口站着,眯细眼睛看乡村教堂的通红的窗子,顿着穿高统毡靴的脚,跟仆人们开玩笑。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不时拍手,缩起脖子,一忽儿在女仆身上捏一把,一忽儿在厨娘身上拧一下,发出苍老的笑声。
  “咱们来吸点鼻烟,好不好?”他说着,把他的鼻烟盒送到那些女人跟前。
  女人们闻了点鼻烟,不住打喷嚏。祖父乐得什么似的,发出一连串快活的笑声,嚷道:“快擦掉,要不然,就冻在鼻子上了!”
  他还给狗闻鼻烟。卡希坦卡打喷嚏,皱了皱鼻子,委委屈屈,走到一旁去了。泥锹为了表示恭顺而没打喷嚏,光是摇尾巴。天气好极了。空气纹丝不动,清澈而新鲜。夜色黑暗,可是整个村子以及村里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子,披着重霜而变成银白色的树木、雪堆,都能看清楚。
  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睒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象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万卡叹口气,用钢笔蘸一下墨水,继续写道:“昨天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师傅干活用的皮条狠狠地抽我,怪我摇他们摇篮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着了。上个星期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动手收拾,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把鱼头直截到我脸上来。师傅们总是耍笑我,打发我到小酒店里去打酒,怂恿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到什么就用什么打我。吃食是什么也没有。早晨吃面包,午饭喝稀粥,晚上又是面包,至于茶啦,白菜汤啦,只有老板和老板娘才大喝而特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觉,一股劲儿摇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上帝那样的慈悲,带着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村子里去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我给你叩头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万卡嘴角撇下来,举起黑拳头揉一揉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
  “我会给你搓碎烟叶,”他接着写道,“为你祷告上帝,要是我做了错事,就自管抽我,象抽西多尔的山羊那样。要是你认为我没活儿干,那我就去求总管看在基督面上让我给他擦皮靴,或者替菲德卡去做牧童。亲爱的爷爷,我再也熬不下去,简直只有死路一条了。我本想跑回村子,可又没有皮靴,我怕冷。等我长大了,我就会为这件事养活你,不许人家欺侮你,等你死了,我就祷告,求上帝让你的灵魂安息,就跟为我的妈彼拉盖雅祷告一样。
  “莫斯科是个大城。房屋全是老爷们的。马倒是有很多,羊却没有,狗也不凶。这儿的孩子不举着星星走来走去①,唱诗班也不准人随便参加唱歌。有一回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些钓钩摆着卖,都安好了钓丝,能钓各式各样的鱼,很不错,有一个钓钩甚至经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鲶鱼呢。我还看见几家铺子卖各式各样的枪,跟老爷的枪差不多,每支枪恐怕要卖一百卢布。……肉铺里有野乌鸡,有松鸡,有兔子,可是这些东西是在哪儿打来的,铺子里的伙计却不肯说。
  “亲爱的爷爷,等到老爷家里摆着圣诞树,上面挂着礼物,你就给我摘下一个用金纸包着的核桃,收在那口小绿箱子里。你问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要吧,就说是给万卡的。”
  万卡声音发颤地叹一口气,又凝神瞧着窗子。他回想祖父总是到树林里去给老爷家砍圣诞树,带着孙子一路去。那种时候可真快活啊!祖父咔咔地咳嗽,严寒把树木冻得咔咔地响,万卡就学他们的样子也咔咔地叫。往往在砍树以前,祖父先吸完一袋烟,闻很久的鼻烟,讪笑冻僵的万卡。……那些做圣诞树用的小云杉披着白霜,站在那儿不动,等着看它们谁先死掉。冷不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野兔,在雪堆上象箭似的窜过去。祖父忍不住叫道:“抓住它,抓住它,……抓住它!嘿,短尾巴鬼!”
  祖父把砍倒的云杉拖回老爷的家里,大家就动手装点它。
  ……忙得最起劲的是万卡喜爱的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当初万卡的母亲彼拉盖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就常给万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舞。可是等到彼拉盖雅一死,孤儿万卡就给送到仆人的厨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后来又从厨房给送到莫斯科的靴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了。……
  “你来吧,亲爱的爷爷。”万卡接着写道,“我求你看在基督和上帝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吧。你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人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气闷得没法说,老是哭。前几天老板用鞋楦头打我,把我打得昏倒在地,好不容易才活过来。我的生活苦透了,比狗都不如。……替我问候阿辽娜、独眼的叶果尔卡、马车夫,我的手风琴不要送给外人。孙伊凡·茹科夫草上。亲爱的爷爷,你来吧。”
  万卡把这张写好的纸叠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来的信封里。……他略为想一想,用钢笔蘸一下墨水,写下地址:
  寄交乡下祖父收
  然后他搔一下头皮,再想一想,添了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雷奇
  他写完信而没有人来打扰,心里感到满意,就戴上帽子,顾不上披皮袄,只穿着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
  昨天晚上他问过肉铺的伙计,伙计告诉他说,信件丢进邮筒以后,就由醉醺醺的车夫驾着邮车,把信从邮筒里收走,响起铃铛,分送到世界各地去。万卡跑到就近的一个邮筒,把那封宝贵的信塞进了筒口。……
  他抱着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来,过了一个钟头,就睡熟了。……在梦中他看见一个炉灶。祖父坐在炉台上,耷拉着一双光脚,给厨娘们念信。……泥鳅在炉灶旁边走来走去,摇尾巴。……
——————————————————————————————————————————————  
      ①指基督教的习俗:圣诞节前夜小孩们举着用簿纸糊的星星走来走去

[ 本帖最后由 wmlfw 于 2007-2-1 05:42 PM 编辑 ]

0

精华

30

帖子

90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7#
发表于 2007-6-25 10:4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看<渴睡>时的震撼很大,那个结局的确让人很难受,
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
万卡,觉得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但却对生活还有一点期盼,
因为这个故事没有明白的结局,所以万卡至少能在我们的
想象中过上好日子~~
喜欢欧.亨利,喜欢王尔德,喜欢川端康成,喜欢一切能够感动内心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84

帖子

257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6#
发表于 2007-4-2 1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38

帖子

1014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07-4-1 18:43 | 只看该作者
又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得《在耶稣基督身边过圣诞的孩子》,一样的不幸,甚至更不幸的事实,但不知道为什么,读了以后,你除了因孩子的不幸而来的心碎和怜悯外,还有一种温暖,那是在一切之外还有希望,“在这一切都是悲凉的之外,还有温暖,最后还是永远有温暖在”,这样的图景就的确比契可夫伟大些,
甚至在这个的温暖之后(作家描绘了死去的可怜的小男孩被众天使接到了温暖的天堂,和死去的妈妈在天堂过圣诞的景象),第二天早晨,对人们发现的事实的描写,从来进行的对社会现实的控诉,也因此显得特别别致,显得更冷静,更深刻,更严峻,但此刻的冷静和严峻,已经远远超过了契可夫的无望的没有出路的悲痛的那种冷静格调。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这篇短小的不朽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38

帖子

1014

积分

baron

Rank: 6Rank: 6

4#
发表于 2007-4-1 18:12 | 只看该作者
唉,儿童主题只有在托尔斯泰哪里才显得是反省和自责的(他那里,儿童不是罪恶的牺牲品,相反儿童更多的是具有自己的意识的,开始反省自己的地位,观察周围的世界的角色,没有沦为别的作品中以自己的悲痛控诉社会的被动角色,社会罪恶的承载者),其余的主题大都是悲剧和控诉,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忍看这些东西。

如果是我,我决不写这些让人感到哀恸的东西,尤其儿童最让人心碎,生活本身足够严酷了,哪里也不缺少这些能把人的心揉碎的东西,何必再在文学中,触痛人的哀恸.......

我有时候实在很愤怒,对这样的现象:比如,比如在作品中描写一个弱女子被人强暴,遭遇种种不幸。为什么要这样折磨人?!有时候我觉得作品中的恶几乎就具有实际生活中的恶的品性,而作品中的恶是人能控制的,那人决不该这样揉碎,再次揉碎人的心.......
决不是说我们应该对罪恶和哀恸视而不见,很多时候,作品对人对读者过于粗暴了,不应该用过分的癖好搅扰人,的确这是社会现实,文学效果上具有穿透人心的悲剧性,但如果是我,我宁可不要这个悲剧性的庄严效果,我宁可从这里倒下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救活一个人的生活,即使他只是虚构中的,即使那只是虚构的,但那也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个性......而一个因此多少损失一点无聊的文学声誉的文学家又算什么呢,他什么也没有损失。

唉,难道我已经疯了?把作品中的人当作真实的存在?也许,每次我读到或看到那样徒劳无益的用人的悲剧折磨人的场景,就感到愤怒,愤慨,我对作家的狠毒,对作家没有给予被人生伐害的人以真正伟大的抵抗力量感到气愤,如果是我,即使我将悲壮的把什么人推到这样悲惨的境地,我也一定让我的主人公已经具有了与这一切悲痛抗衡的力量,这样,即使他是毁灭的,死亡的,但生活不再把人徒劳的折磨.....

我是越老越大,越意识到契可夫作品的美,但越老越大越憎恶这样的过于谨慎和严谨的个性(契可夫),很多人说他过于阴郁,我不同意,但我的确很不喜欢契可夫,他是个真正的作家,但我更喜欢那些伟大的先知型的人,喜欢这些人成为作者,他们更深沉,更怜悯,更热情,更悲壮,即使人的毁灭,也是对人的伟大的赞誉,对人的伟大的同情,我不赞成过份的把事物描绘成只是悲痛的,即使是为了控诉世界的欺凌...

对 不起,说得过于激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84

帖子

257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3#
发表于 2007-4-1 10:1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好好读,先找到,以后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2#
发表于 2007-2-2 22:20 | 只看该作者
《万卡》写得真好。但是教书时被“教”坏了。Chekhov的好是后来体味出来的。
《渴睡》算是万卡的姐妹篇。相比之下万卡还算比较明亮。渴睡就很阴森了……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2 01:29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