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涂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拿来”主义——关于中国文艺现状的一点个人浅见

[复制链接]

1

精华

63

帖子

199

积分

habitant

Rank: 3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6:57 | 只看该作者
是,其实我们说的并不相冲突,我从大的说,你从小的说,但都是积极的探讨。:)

民族整体意识的提升当然得从个体意识的提升为基点——不过说句最大的实在话——一切都很难!

咱这地方缺乏信仰——哪怕是真心崇拜孔子也是个信仰,形式主义严重——毋说什么上帝,连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光辉在当代国人心中都还未达到深入人心的层次——这地儿上大部分的都是忑实在的人——什么狗屁信仰不信仰,民以食为天!

[ 本帖最后由 涂草 于 2007-7-23 05:03 PM 编辑 ]
不懂小说?——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51

帖子

173

积分

habitant

Rank: 3

12#
发表于 2007-7-23 17:0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喜欢整极端——要么完全闭关自守发扬国学,要么把西方的文化模式完全照搬而遗失了自家根性,所以在这块儿土地上真正能把中西结合做到恰到好处的人全都成了古董级的宝贝——这实际上是悲哀的,因为个人的卓越代表不了一个民族——相形之下便是一个整体意识的落后。
----------------------------------------------------------------------------------------------------------------------
歌德曾经说过,德国无足轻重,只有每一个德国人才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13#
发表于 2007-7-23 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涂草 的帖子

这个问题很久以前就讨论过了,好象还不只一次,你可以搜索一下。
纠正两个偏见:

⒈“信仰”本来就是舶来语,从来,也永不会在这片土地上蔓延,这是很好的事。继续脚踏实地也总比盲目崇拜强得多。
⒉ 你举的高行健,他恰好说明文学是个人性的:一个作家不能追求民族性,他只能表现民族性。国内艺术界有个很奇怪的迷信,即中国艺术家必须表现中国特色的艺术,使国际友人到日本能看到樱花,到法国欣赏塞纳河,那么到了中国,也有一些新鲜的东西供他们猎奇。所以,见#5第二段。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63

帖子

199

积分

habitant

Rank: 3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7:3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你对我所言论理解的有些偏差,民族性本身就不是作家所能追求获得的(它是本身就存在的),而作家的责任就是去挖掘和进行艺术化的表现——我提出来的问题在于:现在还有多少人去表现了呢?

信仰是个外来词,但信仰就是“盲目崇拜”?未免太为狭隘。

我指的是精神的力量和层次,你依然没理解我的话——就不说西哲——中国的古文化有深入人心吗?——现代人的素质本就在一下降和恶性循环之中徘徊。
就拿爱国说——国人是那么憎恨日本人,对日本人破口大骂,扬言坚决抵制日货——但是,放眼看看——即便这种行径是丑恶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去参拜神社是纪念他们的烈士——而每年清明去南京大屠杀遗址扫墓的中国人又有多少,在各方各地去当地烈士陵墓扫墓的人又有多少?——几乎是一年比一年清淡——难道这就是爱国?
民族意识不仅仅是个所谓的文化名词,它涵盖了更广阔的内容。如果说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精神还是件好事,我相信不是每个国人都情愿这样——话说的太多,事做的太少——理论流于表面,空谈形式主义。

[ 本帖最后由 涂草 于 2007-7-23 05:55 PM 编辑 ]
不懂小说?——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15#
发表于 2007-7-23 1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涂草 的帖子

这个问题。你的意思是:民族性本身存在,作家的责任就是去挖掘和进行艺术化的表现。我的意思是:一个作家不能追求民族性,他只能(无意识地)表现民族性。他应该随便写些什么,只要是他所想的东西,但不能是“审美状态”本身。

换句话说:一个作家不能也不应刻意去表现这种民族性,就像很多作家在小说中总是把地点设在古庙、长城上、西湖旁,总把《论语》等原文引入文中——作品变成了一个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只为了取悦外国读者和国内一些学究。像王小波提到的,《红楼梦》中两女子夜间吟诗竟也要“颂圣”,这就很虚伪了。

我们要写的永远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什么,更不是民族性。借用海明威的话:当然如果写得足够真实,它也可以代表其他的事物。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63

帖子

199

积分

habitant

Rank: 3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7:5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是了,我不是说的仅仅在文化范畴那样狭隘——我是想倡导的是作家在恪守住自己本身的责任心的同时去唤醒和引导每个人心中对自己民族强烈的责任心和自尊心。不是单一的对文化标识的摹仿和维护。是希望看到一个民族自身内在每个公民的内心的力量的所在。:)

[ 本帖最后由 涂草 于 2007-7-23 06:02 PM 编辑 ]
不懂小说?——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17#
发表于 2007-7-23 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涂草 的帖子

这样就让步了么……意志不坚定啊……
如果我说连“引导”也是不应该的呢?(请忽略)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63

帖子

199

积分

habitant

Rank: 3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8:07 | 只看该作者
探讨不是为了个人观点的争论不休,你对——我对?这样没有意义。我觉得你说的不对的地方我便反驳,你正确的观点我还要驳斥什么呢——那岂不是我个人的狭隘了。中肯的批判精神是很重要的——不好的大家一切讨论,嫔除,好的便大胆地汲取——尽管我也难免受到个人局限而使言论变的偏激——但我的出发点和本心还是好的。:)
不懂小说?——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79

帖子

537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19#
发表于 2007-7-24 17:4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这个很好玩
我读中国的小说很少  不是他们好不好的问题  是因为现在书太贵的原因  
我不知道  读外国的书的感觉是什么  但很多时候你都能发现一个作家确实有他完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绝对不是某派别的哲学,而是对人类对世界最后最深刻的见解,而且这种见解最好的描叙方法几乎又可以归于“矛盾”的无之中,好的小说是不应该在书里非得把这些见解用具体文字说出来的,就好像一个善良的人他不是在每天吹嘘自己的善良,好的作家是在自己处理个人命运的时候说出了对世界的见解的。
我读的小说不多,好像读过《废墟》不知道是不是这题目,就是那里面描写一个作家和许多女人性交的并且用了许多用许多什么东西把文字用白格代替的书,我记得里面有关于一头牛的思考或者什么的,我觉得那很愚蠢,那样的处理方法。
我好像说远了,现在来说说“拿来主义”。这个问题鲁迅仅仅做为一个中间路线者发表意见,而且好像也没有具体的方法,泛泛而谈而已,说到民族,首先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应该保留什么,说到拿来也有个拿来什么的问题。
中国由于他自身的原因,没有为民族留下存在的依据,中国和世界任何一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命运,因为好像我们的理论并不需要民族这个概念,这个问题应该是真的。
我们的思想在现在来说,是不衔接的,我们这一代也几乎不太知道民族这个词语的具体意义了,我知道印度是个很好的保存了自己文化的地方,这更多的因素应该是政府本身的帮助,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报道,关于印度有许多奇怪的风俗,甚至难以理解的风俗,我想这才是文化,文化就是允许人们在不犯罪的情况下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可是我们这里不行,我们失去了文化,这是我的结论,我们常常看到西方人思想是多么先进,可是好像在美国,他们的教会可以通过法院上诉,因为他们认为不可以在教科书里取消关于神学的一些东西。而且好像真正的情况是许多国家其实还是宗教很强盛的地方。
那么,我们的文化在那里呢,什么是民族呢,是穿着唐服?还是现在允许说说孔夫子了?我以为文化不是一个空想的概念,他必须有人来做载体,才是文化,就算孔子是一种好的文化,可是和他的文化一起的一切社会活动已经中止,所以可以说文化是没有了的。
象外国宗教他们有教堂有绘画颂歌 有生活方法 而且我好像感觉到就算在宗教最严酷的时候,从来也没有去禁止民间的一些具体活动,在中国历史却不是这样,你细心看看中国的发展历史,除了一些少数民族,汉族在民间的定时间的活动很少,就算有,也不是全体人们参加的,不过是去看看戏被动参加,那么什么是文化,我觉得这样一个问题不搞清楚也就没有办法说明什么是民族,原来的形式已经被破坏,恢复应该不太可能,所以在中国也没有舞蹈这样的东西,只有少数民族的一些和在宫廷里的一些,这不是文化。
哈哈 我写的很乱,本来就没有整理好  就胡乱写下来了。
也许我想问的是:先不问怎么拿来,我们怎么验证我们经历过一些事件后,我们还有什么是可以说我们还拥有并且保留的呢?
我们的悲哀在于: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而是国家是这样做的!!!!!
人类是应当被超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20#
发表于 2007-7-24 22:16 | 只看该作者
只想说一句:好作品是没有国界的

我们要诞生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是需要一种大的文化氛围,但是光有文化氛围还不够(我们如今其实没什么文化氛围)。更重要能把作品放在世界角度审视,超时代角度审视,这就需要一种宽容,而不应该用某一种“官方眼光”或“官方标准”(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300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来扼杀,限制

歌德曾经说过,德国无足轻重,只有每一个德国人才有意义。


同意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15 04:13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