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清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悟卡夫卡的生命之《树》

[复制链接]

4

精华

1116

帖子

3388

积分

viscount

大路上微生物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06-12-15 19:39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的猜想,已经得到牧人的支持。。。。
其实那段话正是我自己也不敢肯定的话,因为我说了之后确实就想到了树干的倒地问题,这就需要我另外面对它的死亡做出大地也是坟墓的猜想。。。。
寒鸦的博客——荔园拾荒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217

帖子

687

积分

knight

精美的尸体/天花板看护员

Rank: 5Rank: 5Rank: 5

12#
发表于 2006-12-15 20:3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卡夫卡在《树》里表达的思想和在《比喻》里是一样的——为避免误读而进行理解因而造成再误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13#
发表于 2006-12-15 2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Godot 的帖子

那么这样一来所有的作品都变得毫无意义了!而就我们能读懂的一些文章来看,卡夫卡的这些短篇小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是真的是寓言。比如大家讨论过的《小寓言》。如果按论《论比喻》中说的,“不可理解的事物就是不可理解。”那么卡夫卡就没有任何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东西了,这显然又是错误的。
不过说回来啊,《论比喻》这个故事又是什么意思呢?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精华

4122

帖子

1万

积分

duke

为爱挥剑的流浪者

Rank: 10Rank: 10

牧场荣誉勋章

14#
发表于 2006-12-16 18:11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流派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我认为这样不好
所以,讨论是必然的。得出结果对大众的意义也许不大。但是对于理解的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不可理解的事物就是不可理解。”这句话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充满了悖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116

帖子

3388

积分

viscount

大路上微生物

Rank: 7Rank: 7Rank: 7

15#
发表于 2006-12-16 20:41 | 只看该作者
k斑竹终于出来了!!
“在”与“非在”在古希腊就已经是一个问题了!
寒鸦的博客——荔园拾荒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16#
发表于 2006-12-16 22:37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一定要探究意义呢?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17#
发表于 2006-12-16 2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Godot 的帖子

同意。
在这里我看到一种卡夫卡对生命感受的不确定与不可把握,让我想到他另一部断章《塞壬们的沉默》里的尤利西斯。
在我看来,就连“树”这种看似简单的表象都是复杂的,不可知的。或许可以看成一个隐喻:对事物的一切认识都是A-B-A-B......的循环往复过程,事实永远藏在迷雾里,探索真理只会陷入迷雾之中。不知说的是否有理。反正我不同意从宗教和爱的角度解释卡夫卡

[ 本帖最后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6-12-16 10:45 PM 编辑 ]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18#
发表于 2006-12-16 2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牧场看守人 的帖子

依此可以解释卡夫卡为什么要烧掉他的作品:他怀疑他写作的目的。
我们的一切了解世界的努力都是西西弗式的幻想……看看《城徽》,再看看《西西弗神话》,多么相似阿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116

帖子

3388

积分

viscount

大路上微生物

Rank: 7Rank: 7Rank: 7

19#
发表于 2006-12-17 0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6-12-16 10:44 PM 发表
同意。
在这里我看到一种卡夫卡对生命感受的不确定与不可把握,让我想到他另一部断章《塞壬们的沉默》里的尤利西斯。
在我看来,就连“树”这种看似简单的表象都是复杂的,不可知的。或许可以看成一个隐喻:对 ...


你说得并没有错,这确实是每个作家都会遇到的问题,更始每个哲学家都会接触的领域,认识论!甚至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无时无刻在运用。

但是,如果我们就仅仅定死在这么一个认识的范围上的话,那我们是不会有所得的,说的过一点,我们可以连认识能力都不要了,我们可以连文本都不要了,因为一切,不过如此。所有的对待,所有的认识,所有的理解,所有的努力,也都不过四个字,就是这样!

我还是希望能找到点别的东西,即使是定论了,我还是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新的信息,我自己是宁可接受谢林的历史意识,也不愿意去接受费希特的绝对意识。

我想顺便问一下,Bsharribullet是不是比较喜欢柏拉图?
寒鸦的博客——荔园拾荒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20#
发表于 2006-12-17 1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寒鸦 的帖子

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而已
我读到的就是一种绝望……
另外对柏拉图没什么感觉(偶读高一)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 04:27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