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日谈》里说的那场大瘟疫与整本书是什么关系呢?

[复制链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31#
发表于 2009-1-3 11:44 | 只看该作者
十日谈不就是吗
你记得有个男的,因为自己性欲太小,就编出许多斋戒,不和他老婆上床,最后他老婆只能去偷情了。还有那个地狱与魔鬼其实也是拿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开涮呀
说道反对教会的基督徒,那太多了,伏尔泰,卢梭,罗曼罗兰,托尔斯泰都是典型
感觉你似乎还没有把基督教的仪式与信仰区分开来,那些我所列举的几人都是最信仰的,但他们都特别反对格式化的仪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32#
发表于 2009-1-3 11:45 | 只看该作者
说到但丁,其实我没看过神曲
但我记得他让那些拿上帝当收钱工具的教士们下地狱应该不是我们教材的胡说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33#
发表于 2009-1-3 1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k1789 于 2009-1-3 11:54 编辑

至于文学向心里发展,我实在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社会一团糟,作家们却不站出来说话,去指责这个社会的错误,而只一味的去挖掘自己的内心,那么恕我直言,这个作家是没有良心的(当然,我也可能是太偏激了,作家也完全有可能是受不了社会的黑暗,只能去内心中寻找光明,这应该说是个方向问题吧,是向社会进发拯救社会即周树人之路还是向内心进发逃避社会,寻求艺术的周作人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8

帖子

84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34#
发表于 2009-1-3 11:52 | 只看该作者
伏尔泰,卢梭,罗曼罗兰,托尔斯泰,看看这些人物出现时,已经是什么时代了? 呵呵。

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从来都不能分开的,呵呵,连我们的圣人,每年还要举行大典祭祀呢!

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也是被后世人夸大的。事实上,基督教对性爱的控制也是因为那时的中世纪,真的是很性解放啊!教士甚至教皇,有多少情妇,真的没人清楚。面对这样的混乱情况,基督教的改革派才提出禁欲的主张。

薄迦丘笔下的修道院无论修女还是修士,仿佛都跟性饥渴似的。那么,当时的实际情形究竟怎样?又有谁知道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35#
发表于 2009-1-3 11:56 | 只看该作者
那托尔斯泰呢?他的内心的祭坛算什么呢?他不算是将信仰与仪式分开吗?
而且显然你也承认了教会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36#
发表于 2009-1-3 12:01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圣人是孔子吧,祭孔的是谁呢?我记得是有当官的吧,那些当官的真的信儒吗?那些鼓吹和谐的真的是齐家治国的人吗?我想不是吧。
我认为,这种模式化的仪式只能歪曲人的天性。你看汤姆索亚就知道了,那小孩一去到教堂就难受,坐不住,我想任何一个天性尚未被歪曲的人应该都是反对教条化、枯燥化的东西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8

帖子

84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37#
发表于 2009-1-3 12:0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楼上的同学,有些“非此即彼”的观念需要改变的,我们从小受到的官方教育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实在太深了。独立读书,独立思考,对我们的成长是绝对有好处的。

罗马帝国衰落,日耳曼蛮族入侵,西方古典文化处在崩溃破碎的边缘,如果没有基督教会的传承,没有那些教士辛苦手抄下来的文集,也就没有后来的复兴和发展。

所以,真的要记得,多读书吧,我们的知识结构有时是严重失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38#
发表于 2009-1-3 12:10 | 只看该作者
那你自己其实也是深受观念控制了呀,你现在不已经抱着教会贡献大的观念,教会与信仰不可分割的思想与我死战了吗。而我则是深受教会不应当控制人的信仰的观念所控制。呜呼,观念害人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39#
发表于 2009-1-3 12:23 | 只看该作者
不像 ak1789 说的那么简单啦,你所举的人物生活的时代,的确离我们所说的教会时代太远,失去比较的意义了。再说即使他们,未必像教材里写的多虔诚。国内文学史政治色彩太浓,还是多看原作。

基督教对西方人的浸染很难磨灭,它更多表现为一种文化的认知和继承,非实体的教会所能掌握。对成熟的艺术家,教会更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不是对立。相反,文艺复兴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中,都能看到基督教教义最美的展现。这时基督教教义以一种世俗的,有着人性光辉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时,基督教文化成为一种传递美的媒介,像《神曲》。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40#
发表于 2009-1-3 12:25 | 只看该作者
要说教会么,教会就和我们现在的政府一样,是有好人也有坏人的,好人们做好事,收集历史遗产,坏人们利用善男信女们的信仰来满足其欲望。就拿我国的阶级论来看,它的错误就在于把人一棒子打死了,资产阶级、农民里有好人也有坏人。坏的农民会让你觉得农民怎么这么坏,好的则让你觉得农民怎么那么淳朴。但同样的,你也不能说没有阶级。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一群人聚在一起,总会互相影响的,而金钱的作用又是那样的可怕,人有多少收入对其影响实在是大,故而按着收入、工作来划分是有其道理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4-12 07:17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