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八和九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自三联周刊】最愚蠢的一代

[复制链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31#
发表于 2009-12-31 21:56 | 只看该作者
30# 无聊阿彭

很有道理。。
的确,美国的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存在严重问题,据我了解,学校里开设的阅读、写作课程倒有许多,但学生兴趣普遍不高。社会的舆论宣传影响着学生,家庭也影响着年轻一代,这都比学校里教育的影响更深。
在一个以追求财富,拥有财富为人生意义的社会,阅读就根本算不上什么了。
难道哪个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像普宁一样的老教授么。。

至于我说的生物因素,其实也是全球性的,我是以美国为例。很有趣,生物学所展现出许多基本现象,我们还没有能力用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它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呢?现在欧洲文学也被批评在没落,可能也是因为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好了。
德国人若不是食不果腹,也不愿意揭竿而起吧。但那时的德国人写得多好啊。

我又读了一遍这个访谈,中国的现状如出一辙,惊人相似。。对美国的盲目崇拜和全盘吸收,与当年的崇拜没什么两样。。
他们需要社交,而数字工具前所未有地强化了这种需求。比如,一个15岁的孩子一个月发了5000条短信,父母说,够了,你太费钱了,他们没收了他的手机。对父母来说,这不过是个玩具,但对那个孩子来说,却是“你毁了我的生活”。

有了互联网,年轻人几乎每时每刻都腻在一起,晚上22点钟还在聊天、分享照片、发短信。你知道一个18岁的男生为什么要上Facebook吗?因为他的朋友上了。……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545

帖子

4696

积分

牧场主

32#
发表于 2009-12-31 22:2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趣的一帖,啊彭当初刚发的时候肯定想不到今天这贴会这么热吧?先留个名,今天先不说什么,明年(其实就是明天)再来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82

帖子

3424

积分

牧场主

33#
发表于 2009-12-31 2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iorgio 于 2009-12-31 23:00 编辑

也并非所有国家都在民族精神上和文化上都表现为没落。有两个民族国家是让我非常钦佩的,其中之一是以色列,其次是日本。就以最近他们以一千多名巴勒斯坦战俘交换一名以色列士兵的事例来说,这种做法绝不是时下流行的政治秀,更不是对电影《拯救雷恩大兵》的直接模仿,我只是在突然之间想起了爱德华吉本在评论“君斯坦丁堡之围”时的那句话:“一名基督徒的血大概能和三十多名土耳其士兵的性命相当……”同时脑海中也联想到了“温泉关战役”、勇士罗兰等历史影子,似乎那种古老的气质并没有远离。至于日本,一部不太流行的偶像剧《派遣女王》,里面一个上班族在工作中体现出的效率和思想气质就让一个习惯于嘲讽轻视的我感到惊讶不已,我认为他们一直在前进。
    美国在精神文化上表现为衰亡的因素很多,科技生物性食品确实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主要是还没有看见有相关数据支持“人类的智商正在变低”这一类研究),但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他的历史。如果你要分析他的基因,可能那个时候就出了问题了。建国初期的革命者们可能还满怀着自由、平等的梦想,拓展边疆的印第安战争也能体现出这个民族的勇气与自豪。但自从南北战争后,这部分精英确实是在无可挽救的衰落了。美国之所以还在政治、经济和科技中明显强势,我认为这得益于他们的法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秩序。
    当然,如果从神学方面来分析,我相信刘峰应该会更有心得。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248

帖子

789

积分

knight

爱看戏的犬儒

Rank: 5Rank: 5Rank: 5

34#
发表于 2009-12-31 23:06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观点我认同。达达主义诞生于一战后的失落,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也都和动荡的时代背景有关。
但也许你的答案不全面,只解释了新思潮萌发的背景,即“新思潮和伟大思想需要一个大时代作为温床”。
Godot 发表于 2009-12-31 15:31

说得不错。不过我始终认为各个思想群体都会存在,只是规模不同。小众的始终小众,大众的始终大众,不会扩张也不会灭绝
Don't expect me to cry/ Don't expect me to lie/ Don't expect me to die for th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6

帖子

108

积分

habitant

Rank: 3

35#
发表于 2010-1-1 02:2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存在严重问题


大家写了好多我还没来得及完整的看。。。但我反对上面这句。。。我说美国的人文教育是世界上最牛B的,美国人比中国人(城市人口)文科平均水平好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6

帖子

108

积分

habitant

Rank: 3

36#
发表于 2010-1-1 02:2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是很极端的,由于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财富聚集到少数人手里,同时大部分人都还是平民百姓,有座房子,有辆车,过着普通的生活(特别是吃的还没有中国人好= =),但只要中产阶级维持在一定比例,这个社会就是健康发展的

类似的,文化方面的精英和普通人的分布也大致成正态曲线的趋势

美国学生属于work hard, play hard那一型,而且他们相对来说更多才多艺,擅长运动
他们的确玩facebook和twitter很多(不会比中国和日本的宅人多),就看怎么玩了,例如前不久DARPA有一个红气球挑战,MIT的队伍就是靠着最高效的社交网络胜出的

美国的孩子可能不像它的清教徒先辈们那么严于律己,但是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有梦想,相信自己,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再加上美国有宗教约束,我认为他们的精神没有沦落到哪里去(电影是电影,大家不要当真)
美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稍微愚蠢一点,也会有高素质的移民来补充
鄙视美国也好,崇拜他也好
反正现在已经经济全球化了,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
所以提升自己的绝对实力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37#
发表于 2010-1-1 10:0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写了好多我还没来得及完整的看。。。但我反对上面这句。。。我说美国的人文教育是世界上最牛B的,美国人比中国人(城市人口)文科平均水平好很多。。。
hollygiga 发表于 2010-1-1 02:24


但我不想将美国人与中国人相比,这显然没有可比性,中国人文教育的失败程度人所共知。我希望更多地将美国人与欧洲人或日本人相比,或者是与我们所希望的理想的人相比啊。
我们见到这样的现象。即使功课成绩很好,但学生对人文的兴趣,仅止于课堂上获得一个好的分数。是否美国的教育也限于此?但人文的传承不是这么回事,一个在阅读课上写出“a critical essay of 5-6 pages”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理解了阅读是为了什么。
但我们所看到的结果,只是中学生的阅读成绩越来越高。

如此一来,在学校学会了五种语言的学生,去搞了经济或法律。那些自身条件较好,确实有求知欲的,在过去本该成为人文学科的大师,但如今,他们选择了科学。事实是这样吗?

刚才搜索到了一篇“READING AND THE READING CLAS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附在这里,我觉得挺有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82

帖子

3424

积分

牧场主

38#
发表于 2010-1-1 10:37 | 只看该作者
从种族角度上看,我觉得美国人至今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上处于强势,和犹太移民等优秀民族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至于在音乐、舞蹈和体育方面,无可否认黑人具有非凡的天赋,但这帮人的崛起却对城市是个威胁,美国人要避免南非的杯具。

     在政治上,清教阶层至今仍然是美国的重要精神力量,但由于南北战争的打击或公开选举后力量逐渐变小了,具有“偏红”的平等思想的政客们又很能在政治角逐中捞到很多选票,所以我才说他们的历史道路先天就有不足,并不是沿着自己的理想道路而前进的,而是经历了一些迫不得已的妥协。

     由于精英分子们的意志已经很难在议会中形成决定性的行动力量,平民大众力量的功利主义思想就很难避免的凸现出来了,所以我们眼里看到的美国为什么总是如此贪婪,难道这不是人性的最好体现么?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6

帖子

108

积分

habitant

Rank: 3

39#
发表于 2010-1-1 11:55 | 只看该作者
由于精英分子们的意志已经很难在议会中形成决定性的行动力量,平民大众力量的功利主义思想就很难避免的凸现出来了,所以我们眼里看到的美国为什么总是如此贪婪,难道这不是人性的最好体现么?

贪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动力呀,越是精英越自私贪婪,不然华尔街的那些投资银行家们为什么被人崇拜被人骂
推荐去看Any Rand的书,她非常雄辩地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这种”自私与贪婪“正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36

帖子

108

积分

habitant

Rank: 3

40#
发表于 2010-1-1 1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ollygiga 于 2010-1-1 12:17 编辑
但我不想将美国人与中国人相比,这显然没有可比性,中国人文教育的失败程度人所共知。我希望更多地将美国人与欧洲人或日本人相比,或者是与我们所希望的理想的人相比啊。
我们见到这样的现象。即使功课成绩很好,但学生对人文的兴趣,仅止于课堂上获得一个好的分数。是否美国的教育也限于此?但人文的传承不是这么回事,一个在阅读课上写出“a critical essay of 5-6 pages”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理解了阅读是为了什么。
但我们所看到的结果,只是中学生的阅读成绩越来越高。

如此一来,在学校学会了五种语言的学生,去搞了经济或法律。那些自身条件较好,确实有求知欲的,在过去本该成为人文学科的大师,但如今,他们选择了科学。事实是这样吗?

刚才搜索到了一篇“READING AND THE READING CLAS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附在这里,我觉得挺有意义。


不了解日本和欧洲,没办法比较。。。
我个人认为美国人对人文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他们通常口才很好,喜欢辩论,喜欢纠结概念,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
人文教育我觉得是非常难的。。。甚至这是一种无法被教育的东西,完全靠个人悟性和兴趣
阅读并没有单一的目的,A可能悟出了这个道理,B悟出了那个道理,或者C没有悟出道理,认为这本书是毫无意义的
美国的人文教育很提倡独立思考,评判精神,我写论文说virginia woolf很讨厌,教授也没有生气,尽管virginia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成为人文学科的大师,这个不仅需要努力也需要运气和天赋的。。。
人文素养完全靠积累,一天两天看不出效果,所以很多人都放弃了;那些坚持下来的人也要到可能几十年后才能有自己的成果
还有经济方面的压力也很重要---------------------
不记得具体是谁说的了,应该是美国国父之一,他说我这一代人必须去搞实业,这样我的子孙才有机会去搞文学和艺术
我知道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去学了哲学这样的专业,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打算构建出一个新的社会结构模型,这只是因为他们不用担心未来又恰好有这个学术兴趣
另外还有市场供求平衡这个问题。。。社会的确需要更多的工程师而不是人文学家

谢谢提供这篇文章,我会慢慢看的。。。话说好长=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15 20:5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