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常识:中唐
李益是七绝足称独步的名家。李益诗虽有酬赠、咏怀、闺情、边塞等题材,但其边塞诗有突出成就,为他人所不及,其主要特点是比同时代诗人较多慷慨之气,壮阔之境。著名的如《塞下曲》、《度破讷沙二首》、《暮过回乐烽》等,抒写征人立功报国、杀敌卫边的豪壮情怀;《观骑射》、《暖川》、《塞下曲四首》之一、《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则写出军中日常生活与边地风光,辽廓广远;《赴邠宁留别》、《再赴渭北使府留别》、《从军北征》、《拂云堆》等等,则摅写诗人从军情怀,很有壮怀激烈的况味。
张籍与王建是知友,在诗歌创作上也是同道。“学诗为众体”这是张籍的自道。他确在各种体裁上都有一定成就,近体诗不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或五、七言绝句都有佳作,张洎《项斯集序》云:“元和中,张水部为格律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法旧体,天下莫能窥其奥。”所评虽有过誉之嫌,但也说明张籍律诗并非“无足观者”。张籍的诗作最杰出的当推乐府诗,他和王建一样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及杜甫“善陈时事”的优良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前的现实。张籍的古题乐府在艺术成就上,有稍逊于新题乐府之处,但在反映战乱、征戍、徭役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方面则同样是语意俱深的。其新题乐府,数量虽不及古题乐府多,但可以说是篇篇出色,如《樵客吟》、《江村行》、《野老歌》、《贾客乐》、《牧童词》等等,感情深挚,描写动人,表现出深婉沉着、流畅清迥、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张籍和王建的诗歌平易质实,明快畅达,意深旨远,是中唐诗坛上“变新”的明显标志。
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也是新乐府的倡导者。从他现存的八百多首诗来看,以乐府诗为佳,触及的社会问题也较广泛,如贪官污吏的横暴,黎民百姓的苦难,豪门权贵的淫乐无度,人民不堪压迫的哀号等等,诗风平浅通俗,有“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薛雪《一瓢诗话》)的显著特点,其他篇章也多从个人的生活实感而发,其中尤以悼亡诗为世所称。
李绅也是与白居易、元稹同倡新乐府的重要诗人。《悯农二首》则是由仁爱中写出的名作,古朴自然,含意深邃,千百年家传户诵,童叟均知。李绅晚年自编《追昔游诗》三卷,记其生平及游历,多感时伤逝、惆怅追怀的情思,一些模山范水之诗,写景物亦有静观之妙,但也有谈禅说教之弊。诗风平易浅切,则与白居易、元稹之作相类。
宋代“四灵”派所崇奉的姚合,在中唐与贾岛齐名,世号“姚贾”。姚合虽然与贾岛为诗友,但与贾岛孤峭僻涩的诗风有异,即平淡自然。姚合这些赏春、闲居、题庄园、游山寺及酬赠之作,不论古体、近体,都力避前人蹊径,有所创造,但以其“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至于篇中佳句,多有耐人寻味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