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mlf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诗常识

[复制链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1#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1:52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常识:中唐

  柳宗元的诗作现存仅一百六十余篇,量虽少而质高。柳宗元的诗大多作于贬谪之后,因远贬遐荒,怨愤难平,所以多数篇章都是借登山临水以抒写离乡去国,身居蛮荒,形同拘囚的悲哀与愤懑。这些诗歌不论是古体近体,抑或短章绝句,俱有因景起情、情以景发、情景相生、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形成了凄怨悲恻也就是方回所说的“哀而酸楚”(《瀛奎律髓》)的诗风。当然柳诗还有苏轼所评的“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的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1:53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常识:中唐

  李贺也是尚奇一派的重要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摘裂险绝,刻峭独出,在中唐诗坛上有“开创千古不经见之面目”(钱良铎《唐音审体》)之誉。李贺才华横溢,但以家讳而不能应进士试,仅得一从九品上的奉礼郎小官,因此抑郁以终。李贺的诗歌除几首正面触及当时社会现实,以及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外,描写神仙鬼怪世界的作品不唯数量多,而且艺术上戞戞独造,成就突出,也最有特色。这类诗歌不论是七言歌行、五言古体,或是五、七言近体,都在创造一种虚幻荒诞、瑰奇诡怪、五色炫耀、变眩百怪的艺术意境。其源虽始于《楚辞》,但因其驰思高玄,超出畤径,驱遣自如,变幻莫测,故自成家。与韩愈相较,李贺追求的是一种凄艳幽奇、诡幻斑斓、缥缈恍忽的诗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3#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1:54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常识:中唐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的刘禹锡,在中唐是“无体不备,蔚为大家”(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的重要诗人。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中深受传统的美剌比兴说的影响,同时以自己广博的历史知识用于诗歌创作,又善于学习民歌之长,因而其诗歌自是深广而不同凡响。他广泛接触到当时劳动人民多方面的劳动生活,真实地描写,颂美之情含蕴其中。其次是用比兴手法讽刺当权者的丑恶与腐朽,其旨隐而意深,精警高妙。再次则以史为鉴,用怀古、咏史来借古讽今。这些诗篇概括力强,感慨深沉,发人深思。第四是抒发非罪谪迁之情及感叹时事,语意最深,情感激切。最后还有模访民歌而创作的清新活泼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清新流丽,词意高妙。刘禹锡的诗歌在中唐乃至唐代都颇具特色,这就是不少诗篇流丽婉转,自然畅达,同时“骨力豪劲”,有一种清刚的风韵,此其一。其二,有思想家所特有的敏锐眼光和洞察力表露出的警拔精深,极富哲理意味。其三,《竹枝》诸作,“所写皆儿女子口语,然颇有雅味”,(毛先舒《诗辩诋》)以达叙风情而不俚,追往昔而创新之境,故足以动心悦耳,自成绝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1:54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常识:中唐

  韦应物是由盛唐后期而入中唐的重要诗人。他早年宿卫仗内,加之性格豪爽仗义,所以一些诗篇尚有盛唐余韵。有的篇章反映人民疾苦,有自愧之情;有的诗则感叹盛世已过,往事如梦。就韦应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而言,白居易评为“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司空图则云:“趣味澄琼,若清沇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这种平淡闲远、萧散恬适的艺术特色,不少诗论家都认为源自陶渊明。韦应物确有多首效陶体的作品,但他“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至焚香扫地而坐”(李肇《国史补》),因之诗中孤寂落寞之情甚浓,方外超俗之思亦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5#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1:55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常识:中唐

  大历时隐逸诗人最著名者有秦系、于鹄、陆羽、朱放、朱湾、张志和等,秦系夙慕林泉,心怀丘壑,除酬和之作外,题禅僧、道者所居之诗,幽静闲远;写隐居山林之作,清新婉隽,颇有闲谈之趣。于鹄归隐汉阳,其诗多世外之思,高人之意。朱放之诗,“能以烟霞风景,补缀藻绣,符于自然”(顾况《右拾遗吴郡朱君集序》)。朱湾放情江湖,“诗体幽远,兴用洪深,因词写意,穷理尽性,于咏物尤工。”(《中兴间气集》)张志和流传的作品虽不多,而其《渔父》借渔父以自写照,表现出一种世外高人的风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6#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1:55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常识:中唐
  白居易是一位在唐诗发展中颇为重要的诗人,也是诗歌创作很丰富的诗人。白居易生前对自己的诗文进行多次整理、编辑,并缮写分藏各处,所以他的近三千首诗能流传至今。诗人自己将这众多的诗篇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大类。其中讽喻诗所抨击和揭露的社会问题是很广泛的,反映民间疾苦,指斥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奢侈是其主要内容,也还有反对穷兵黩武和各种弊政,以及为妇女的不幸而呼吁的。总之,对当时社会上种种弊端,诗人都毫不留情地加以暴露。讽喻诗主题明确,批判有力,叙事生动,评议激切,语言通俗,成为其显著艺术特色。感伤诗中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是两篇脍炙人口的叙事长诗,千百年来广泛传诵。两诗叙事曲折尽致,波澜起伏,三回九转,情文相生,真切动人。讽喻诗以外的三类诗,就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看,有不少是在仕途中受挫折或遭打击之后,感叹人生无常,宣扬及时行乐,有的则大谈佛教寂灭和老庄无为思想,艺术上也显得千篇一律。另一部分则是诗人感受深、构思精、艺术表现也很有特色的力作,其内容有抒写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以及咏物、闺怨、留题、描摹自然风光等等,这些诗或长篇、或律体、或绝句,俱挥洒自如,情到语流,自然浑成,清新明朗,于平淡处见新,于浅俚处见醇,于真朴处见深,这是他人所不能到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7#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1:55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常识:中唐

  中唐时期,还有几个女诗人的诗歌创作值得注意。从李冶现存的十六首诗来看,多寄赠送别之作,也有闺思春怨一类作品。诗体以五言为主,诗风清雅澹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云:“冶诗以五言擅长,如《寄校书七兄》诗,《送韩揆之江西》诗、《送阎二十六赴剡县》诗,置之大历十子之中,不复可辨。其风格又远在(薛涛)上,未可以篇之少弃之矣。”其七古《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一诗,流美清雅,琴音之美,怀乡之情,融合无间。黄周星赞云:“似幽而实壮,颇无脂粉习气。”(《唐诗快》)其诗的艺术成就于此可见一斑。另一女诗人薛涛,诗歌创作颇丰。薛涛诗除酬答赠送之作外,还有抒怀寄怨、托意婉讽的诗篇。其诗虽多五、七言绝句,但能于短小篇幅中表现出情思深杳,清丽秀雅的韵致。一些篇章历来评价颇高,如《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送友人》。《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徐用吾评云:“情景亦自浓艳,却绝无脂粉气。虽不能律以初、盛唐门径,然亦妓中翘楚也。”从这些评语中,可见出薛涛诗在中唐诗坛上独立成家,所以名重一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1:56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常识:中唐

  李益是七绝足称独步的名家。李益诗虽有酬赠、咏怀、闺情、边塞等题材,但其边塞诗有突出成就,为他人所不及,其主要特点是比同时代诗人较多慷慨之气,壮阔之境。著名的如《塞下曲》、《度破讷沙二首》、《暮过回乐烽》等,抒写征人立功报国、杀敌卫边的豪壮情怀;《观骑射》、《暖川》、《塞下曲四首》之一、《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则写出军中日常生活与边地风光,辽廓广远;《赴邠宁留别》、《再赴渭北使府留别》、《从军北征》、《拂云堆》等等,则摅写诗人从军情怀,很有壮怀激烈的况味。
  张籍与王建是知友,在诗歌创作上也是同道。“学诗为众体”这是张籍的自道。他确在各种体裁上都有一定成就,近体诗不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或五、七言绝句都有佳作,张洎《项斯集序》云:“元和中,张水部为格律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法旧体,天下莫能窥其奥。”所评虽有过誉之嫌,但也说明张籍律诗并非“无足观者”。张籍的诗作最杰出的当推乐府诗,他和王建一样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及杜甫“善陈时事”的优良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前的现实。张籍的古题乐府在艺术成就上,有稍逊于新题乐府之处,但在反映战乱、征戍、徭役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方面则同样是语意俱深的。其新题乐府,数量虽不及古题乐府多,但可以说是篇篇出色,如《樵客吟》、《江村行》、《野老歌》、《贾客乐》、《牧童词》等等,感情深挚,描写动人,表现出深婉沉着、流畅清迥、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张籍和王建的诗歌平易质实,明快畅达,意深旨远,是中唐诗坛上“变新”的明显标志。
  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也是新乐府的倡导者。从他现存的八百多首诗来看,以乐府诗为佳,触及的社会问题也较广泛,如贪官污吏的横暴,黎民百姓的苦难,豪门权贵的淫乐无度,人民不堪压迫的哀号等等,诗风平浅通俗,有“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薛雪《一瓢诗话》)的显著特点,其他篇章也多从个人的生活实感而发,其中尤以悼亡诗为世所称。
  李绅也是与白居易、元稹同倡新乐府的重要诗人。《悯农二首》则是由仁爱中写出的名作,古朴自然,含意深邃,千百年家传户诵,童叟均知。李绅晚年自编《追昔游诗》三卷,记其生平及游历,多感时伤逝、惆怅追怀的情思,一些模山范水之诗,写景物亦有静观之妙,但也有谈禅说教之弊。诗风平易浅切,则与白居易、元稹之作相类。
  宋代“四灵”派所崇奉的姚合,在中唐与贾岛齐名,世号“姚贾”。姚合虽然与贾岛为诗友,但与贾岛孤峭僻涩的诗风有异,即平淡自然。姚合这些赏春、闲居、题庄园、游山寺及酬赠之作,不论古体、近体,都力避前人蹊径,有所创造,但以其“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至于篇中佳句,多有耐人寻味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9#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1:56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常识:中唐

  大历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都生长在安史之乱前,大都在天宝时或安史之乱后登第,以长安、洛阳为活动中心,活跃在大历诗坛上,但他们大多依附于豪门显宦,“不能自远权势”(胡震亨《唐音癸签》)。所以就其胸襟怀抱而言,既乏盛唐诗人匡世济时的壮志,也无面对现实、关心人民困苦的情怀,更无傲视王侯权贵的肝胆,以平庸的思想境界发而为诗,自然不可能有气势健举、格调高逸、豪壮慷慨之作。他们有少数诗篇反映战乱生活,为李端的《宿石涧店闻妇人哭》、耿湋的《路旁老人》、《宋中》、卢纶的《逢病军人》、司空曙的《贼平后送人北归》等等,“十才子”的大量作品,追求一种清雅闲淡的境界,充溢浓厚的寂寞萧索的情思,这在李端、司空曙、钱起、卢纶等人的一些诗篇中最为明显。“十才子”中,除仅存诗一、二首的吉中孚、夏侯审、苗发外,其他人的景物诗也还有清秀幽远之作,以细致的描写见长。大历时期是唐代社会一大转折的时期,也是诗歌发展一大转折的时期,与盛唐诗坛相较,确是“气骨顿衰”(胡应麟《诗薮》),“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  漓”(《四库全书目·<钱仲文集>提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40#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1:57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常识:盛唐

  由唐玄宗先天元年至唐代宗永泰二年(712—766)为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二个历史时期。盛唐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的时代,也是唐诗发展中的第一个高峰。盛唐时期所孕育的“盛唐气象”,是这一时代政治、经济、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的综观,具体表现则为一种初唐时期所没有的时代精神,那就是:豪迈乐观、激昂慷慨、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以及强烈的匡时济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时代是呼唤和产生诗坛巨匠的时代,一大批光彩夺目的诗歌巨星相继升起,这就使盛唐诗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盛唐诗人是在初唐诗人取得多方面成就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氛围中,继续进行创造,已臻风骨、辞彩、声律兼备的“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1 09:18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