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楼和2楼对这优美的诗歌做了翻译 我觉得各有千秋吧,接下来我也读了几遍,就让我用肤浅的个人意见把1楼和2楼翻译做下比较吧:
第1段
2个人翻译的第一句都没什么出入,从第2句开始,song的翻译有点出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歌曲,或者歌这个翻译,而歌谣呢,让我想起童谣,和民族类的歌曲. 既然是老外的诗,我觉得还是用歌比较好点.还有这个句子字面意思是有主语的,主语是亲爱的,,1楼的作者加上了你,我觉的有点多余,所以没2楼的简洁. Nor shady cypress tree:这句, 字面就是有树荫的树.1楼偏重于翻译成树,而2楼偏重于树荫了,结合前面的意思 应该是坟头周围的景物,而不应该是2楼作者描述的一个动作,觉得1楼的写的比较对我口点
第2段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中的above 明显有在....之上的意思,因为作者比喻自己为坟头,所以还是覆盖比较好!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2楼翻译的比较有诗意.
And if thou wilt, 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 forget. 这句比较难想,考虑不到作者的本意.1楼用了2个词,愿意和甘心,2楼则统一的愿意2字,个人鄙见来看,中国人讲究文字的多样性,所以这次是1楼的比较爱一点~
第三段比较简单,只是个别词的翻译, 荫郁比青荫更有文字气息.露珠自然比水滴强拉.不明白这里为什么用水滴这个词.比较口语化.在这个词nightingale翻译上1 2楼各抒己见.感觉还是歌喉比夜莺来的好点,诗嘛,越让人遐想越好,说明僚未必是好事,2楼在最后又重复用了歌谣2字和第一段有重复,不提倡.
最后一段着重说下,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这句昂,要照我翻译肯定会和2楼作者一样,因为字面意思就这么个解释.但1楼呢,十分巧妙且有创意的加了形容词悠久和思维扩展词迷惘.在这里不得不佩服1楼,仿佛这首诗的作者就是1楼,写作的心态一览无遗的被1楼找出.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这句,感觉2楼开始词穷起来 ,竟然用上了 不起不落 和环绕这样的地理类专业名词 ,哥哥,你在翻译诗歌还是翻译地理杂志?1楼先生继续狂想:消翳2字用的炉火纯青,在我脑海里面,这个词基本是被遗忘的状态.看来1楼作者用了不少功夫在翻译上面阿!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这句话的翻译我觉得应该是最后的关键!虽然不起眼,但我看到了蕴含在其中的不安分双方交战激烈碰撞的火花. 看似简单,实则诡异. 写到这里 我相信各位热心来凑热闹的人们也大概有自己的对这诗的见解了吧. 它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作者自喻一死去的想念爱人的一个痴情男子.前两段作者不愿爱人在自己死后悲伤,于是让她忘记自己.而在后两段则强烈表达了作者思念爱人之情
1楼呢在最后翻译时加上了宾语你,突出了作者是爱的她,并不是自己的迷惘.2楼明显是觉得作者迷糊了.我会记起,我灰忘记,有点摸不到是忘记自己还是那个她~ 还有一点这句话2楼翻译的太中国诗歌化了.讲究词的简短和精髓,却忽略了外国诗歌和中国诗歌本质的不同. 也不是本质了,在我的意见看来就是翻译外国文学应注意它们多种多样的形容词,而不是把它们省略.就像把一堆白砂糖攒成个球,虽然精华了.但也会甜的发苦,不能入味的.
以上均个人的一些比较自私的意见. 经过几回合,1楼作者明显翻译的比2楼作者适合. 但我还是把胜利的奖章颁发给2楼!! 为什么呢 ? 因为 1楼八成不是自己翻译的,很可能是找来了某大师对此诗的经典翻译.很有可能是最匹配的,那有什么用呢?1楼 又不是你亲自执笔的. 而2楼呢,我相信是他自己的辛苦劳作,比较的平淡但又异常的让人觉得可贵! 所以 2楼 胜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