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8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景模式

[复制链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5 2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情 景
第一篇 蓝月亮
1、语境
什么是什么,这个“是”有两种意义,一个是事实求是的是,叫做实是,一个是虚或意义上的是,叫做或是。
词语与实是发生关系,构成语言的实义,词语与或是发生关系,构成词语的诗意。由实是构成的语句是实义语句,这样的语句陈述事实;由或是构成的语句是诗语句,这样的语句具有诗意。
人本身就意味着虚或,因此人在说话的时候,不会多此一举的说“或是”,而只会说“是”。但是一旦脱离了具体的环境,这个问题就会呈现出来。比如“地球是我的母亲”,就不能据此认为地球是一个女人。如果生硬的将“是”当作事实关系,那么就会闹笑话。
红苹果,意思就是说苹果是红色的,蓝月亮,意思就是说月亮是蓝色的,但是两个是的意义并不一样。苹果是红色的,表达事实,蓝月亮,表达人的感受。
月亮和蓝色发生关系,产生朦胧、梦幻、浪漫的诗意效果。在人的自然语言中没有“或”,只有A、B、“是”这些词语,“或”在自然语言中是缺失的。月亮“或是”蓝色的,人总是会说成月亮“是”蓝色的,这才是人的语言。眼泪只有在眼中的时候,它才是眼泪,滴落下来,它就是一滴水。或是就如同眼泪,在眼中的时候,它就是“或是”,滴落下来的时候,就只有“是”,而没有“或”的踪影。
蓝色和月亮组成蓝月亮,那么或到哪里去了呢?或即月亮和蓝色组合所产生的虚或效果。在梦幻中,月亮是蓝色的,蓝色和月亮表达的就是梦幻的虚或意境。
当AB的实义效果不能成立的时候,人自然的就会按照虚或的方式去理解他们,接受他们。有些词语天生就不具有诗意,不容易与虚或发生关系,它们不会让人们产生这样的联想,比如物质、物体等。我们只会按照实在性的方式去思考它们,当它们在实义上不能成立的时候,我们就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句子,比如狗是植物。而有些词语则天生就容易与虚或发生关系,比如风花雪月,天生就具有诗意,人总是会朝虚或的方向去联想,比如花是眼泪。
爱本身就是虚或的,因此爱的语句,自然就是带有诗意的。当然爱也可以是实义语句,爱的生理分析,爱的内分泌分析,这样的语句,同样是对一个事实的描述。
为赋新词强说愁,痛苦、忧愁这些都是虚或的词语。因此他们总是在诗句中频繁出现。
词语和实是发生关系,构成了实义的语境,词语与或是发生关系,构成了诗的语境。语境,决定语句表达的意义。
2、意境
语言和或发生关系产生诗,诗语句具有诗意,这个诗意就是意境。在艺术创作中,图形与虚或关系发生关系,声音与虚或关系发生关系,则成为画和音乐。画和音乐都具有意境。
意境就是画、音乐、诗等呈现的虚或性。
艺术是怎样表现出虚或意境呢?
在几何学上,两根直线平放在一起,给我们一个概念,就是:平行。在绘画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依靠在一起,给我们一个概念,就是:爱。
两个形式拼合在一起,他们的构造关系,给人一个概念,而不同的是,一个产生的是实在的概念,一个产生的是虚或的概念。虚或的概念,就是意境,是精神性的。
生活与虚或发生关系,就是精神,艺术品和虚或发生关系,就是意境,词语和虚或发生关系,就是诗意。
3、诗の物语
在植物学上,花是植物的生殖器。但是在诗中,花是美的象征。在气象学上,风是一股气流,但是在诗中,风是轻柔吹拂的感觉。实在物都是物质性的,而诗中的物,它们具有诗一般的内涵。
诗中的物,除了包含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许多的精神内涵。从古至今,关于月亮的诗句如果贴在月球上,估计可以覆盖整个月球的表面。现代科学告诉人们,真实的月亮是一个没有空气、没有水的星球,但是这并没有减少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因为月亮对于人而言,不仅是物质的,同时还具有更多的意义。
为了可以具有更多的内涵,可以把物叫做一般物。某、某、某,无论他是一块石头,还是一只鱼,还是一只猴子,都是一般物。一般物既能指非生命物,也包括生命物,能够广泛地代指一切物。

[ 本帖最后由 平板 于 2007-7-29 04:03 PM 编辑 ]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2#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22:3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篇 星空
1、空物模式
凝望夜空,星星在闪烁。在星空下思考,才是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情感的思考。人不能没有空,面对着大海,面对着城市的高楼大厦,在生活中思考生活。
一般物是相对于空而言的,是以空为参照的。以前,哲学告诉人们,大树是相对小树而言的。现在,无论是大树还是小树,都是相对空而言的。空间以一种鸟瞰的视角,俯视一切,为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空(The Relation)包围着一般物(Anything)就象天空怀抱包围着星星。空和星星一起构成立体的空物模式。空在这里泛指空间、时间、精神(空间),以及一切维度空间。
时间、空间、精神和人一起构成空物模式。因此世界其实是这样的世界:有空间,有时间,有精神。我们凝望天空,我们期待未来,我们主观一切,我们心系道德。
在空物模式中,空的作用在于为物提供存在的形式,使物立起来,活起来。只有在空物模式中,人才真正是一个赤裸裸的人。当你在蓝天下嬉戏的时候,当你在月光下散步的时候,你所步入的就是一个空物的模式。空物模式提供了一个和人的体验、经验完全一致的视野。
2、情景模式
人所看到的景象是带有人的情感烙印的,因此叫做情景。风花雪月,对于天空而言,叫做景物,对于精神空间来说,就是情景。王国维在诗评中将诗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其实一切境中都有我,没有我哪里有景呢?
人所在场的空物模式也就是情景模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描绘的就是情景。诗天然就是一个情景模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情景就是情中之景,缺失了这个情,也就不为情景了。情景的背景是精神空间,而不仅仅是时空。人是精神的承载者,情景,可以说就是人所在场的景象。
情景对于诗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情景就是诗,没有情景就没有诗。对情景的极致追求,就是诗的极致追求。诗一般的女人,诗一般的生活,就是精致生活。
情景之物具有诗一般的内涵(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诗通过词语构造情景,通过情景来体现意境,诗中的物就是情景之物,诗就是情景之物の语。
3、由物及空
当人看到星星的时候,也就看到了夜空。这是由物及空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由物及空是继由正及反(物极必反),由此及彼(爱物及乌)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思维方式。
由物及空,就是意境的产生方式。由落霞和孤鹜,产生壮美的空间感,这种空间感就是意境。诗并不直接写空如何如何,而是让人通过物的构造来产生空间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个乡村气息浓郁的空间就这样构造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诗和房屋装修设计有些相似。家装设计师通过物饰分隔来创造一个别致的生活空间,而写诗则是通过词语组合来创造一个特定的意境空间。
4、空与物的关系
黑暗画出的一只鸟,或一只鸟画出的黑暗。----牛伯一
这句话中包含着背景和画面的相互构成关系。空,背景都是构成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停顿,也是音乐旋律与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
沉默,还是沉默。
这是小说家惯用的手法。
参与事物构成的空间称为参量空间,参量空间是事物的组件之一。蜗牛壳、贝壳等,她们非常漂亮。她们的结构,是由螺旋状、质地精美的钙质硬壳,和里面的牛角尖般曲旋的精巧空间构成的。房子的窗户,乐器的音箱,笛子的笛孔等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对于物而言,空还有着多种形态。
为事物提供场所和秩序的空间叫做序空间或者序关系(The Relation),包括时间、精神空间。序空间是The Space(天空),参量空间是space(容积)。序时间(岁月)是The Time,参量时间是time(假期)。
与物发生关系的空间,就是有量空间(The Relationship)。比如力场、时空场、关系场、情场等。物和力场发生关系的实质是物和另一个物发生关系,不关空间的事情。情场,是男人和女人在构成着情场,而不是情本身,没有离开人的情。在“情场”中,就会产生感情,产生友谊(Relationship,Friendship)。
空间虽然以一种类似物的东西参与构成,还和物发生关系,空间始终是空,不是物质。只要把时间、空间、精神抽掉,剩下的就是纯粹的物质。
空不是物质。在空物模式中,空不是物质。空不能变成金子、岁月不能变成水、精神不能变成鸡蛋。空并不能赐予任何东西,一切赐予的东西,必然都是取自物本身的,就象天上的雨,必然都是从地上蒸发上去,一滴都不会错。甚至可以这样说,空是人的主观感觉。
时空客观存在。物在空中,空是物存在的场所。物客观存在,那么客观物所在的空必然客观存在,所以说空是客观存在。
时空客观存在,但不是物质。这句话应当作公理一样记住,不需要任何条件和理由。我们必须改变那种时空都是物质的哲学观念,而取代以客观存在的概念,这是空物模式建立的根本基础。
5、黑暗
无是抽象思维,空是形象思维。无和空,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个间字。空叫做空间,给人以立体感受。房间、空间,这些间都是立体的。
无加上间,就等于空:空=无间。
一般物的规定越少,那么它所产生的空间也就越空。空间是具有固定规定的一般物所产生的空;时间是缺失固定规定的一般物所产生的空;生命之物所产生的空间叫做精神空间。
物质灭了以后,主体都消失了,那么时空也就不存在了。但对于可灭物来说,它还存在,可灭物所产生的空,叫做灭间。
什么是灭间?
其实灭间大家都非常熟悉。
它就是黑暗。
灭间是黑暗之源。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灭间是黑暗(光的缺失、阴影),而从生命的角度来说,它就是精神上的黑暗(邪恶、死亡)。精神是黑暗以后的事情,穿越黑暗,就到了光明的彼岸。
黑夜作为背景,无疑是最深邃、最诡异的,也是最好的。似乎是这样的,一切存在都要在黑暗中呈现出来,一切意义都要在黑暗中呈现出来。
在诗中,黑暗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光明,它是那么的感性,那么的让人充满想象。似乎生命中所有的意义都在黑暗中。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注定要用它寻找光明。

[ 本帖最后由 平板 于 2007-7-29 04:04 P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22:3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篇 发生关系
1、发生关系
有意义的词句之间相互发生关系,因而让人产生联想,产生诗的意义。
对诗的痴迷,可能就是对这些关系的痴迷。但是,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诗所表达的意义,远远超出情景中的事物之间发生的关系。似乎有更深刻的,难以用一般的语言进行表述的意义在里面。
正所谓: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种发生关系的意义,具有无限的深刻性。
这种深刻的意义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情景之物和空发生关系。情景之物和空发生关系,算是点破了诗语句中羞羞答答的,欲遮弥彰的意义的实质。再点破了说,就是情,就是爱,就是意义。
所有的词语,并不是要和另一个词发生关系,所有的情景之物也不是要和另一个情景之物发生关系,而是要和情发生关系,要和爱发生关系,要和意义发生关系。这就是诗中的每一个词所努力的,是每一个词都梦想着要企及的。
每一个词都充满着这样的强烈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实际上是人与爱、精神、意义发生关系的强烈欲望。
诗不仅仅是词语和词语发生关系,因此,诗不只是词藻的堆砌,而是心的使然,是情的使然,是意识的使然。对于情感、意识的精到把握,是诗的好坏的关键,由心说出的语句就是诗。
物要与空发生关系,空就是意义,时间就是意义,黑暗就是意义。
以踩不死的小草的诗句作为结尾:
鸟声,点燃天空。
2、对联轶事
本故事纯属虚构,不能作为对联的理论依据。
话说梦遗大师与抓空大师切磋对联。
“你看这幅对子,是我的得意之作。” 梦遗大师说。
从书法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幅好字,风格清淡,意境若水,抓空大师一看就很喜欢,是他喜欢的那种类型。从对联的对仗格律来说,也是十分工整,无可挑剔。但是从意义上来说,就有些荒诞不经了。
对联如下:
无聊无聊无无聊;仄平仄平仄仄平。
抓空大师说:好虽是好,只是这个对联没有意境,如何称为对联呢?
梦遗大师说:这个对联主要体现的不是意境,而是意淫。
抓空大师觉得十分奇怪:意淫?
梦遗大师说:在这个对联中,一个词不是和另一个词对仗,而是和自己的音节对仗,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的意淫效果。
抓空大师反复吟唱几遍,渐觉其中意趣无限,不觉赞道:有趣有趣有趣!
梦遗大师说:这幅对子还可以变化如下:
无聊无聊无聊无;仄平仄平仄平仄。
抓空大师细细一读,觉得从左往右读,从右到左读都是一样的,有一种回文诗的奇妙对称。虽然这个对子表达的意义和上面是一样的,但是其中意趣,却完全不同。
“绝世好对!” 抓空大师说。
梦遗大师说:这幅对子还有如下变化:
聊聊聊无聊无聊,平平平仄平仄平。
抓空大师对这种后现代主义的风格非常喜欢,它有超现实的意境,有浪漫的风格,有轻音乐般的节奏,不禁拍掌道:好玩好玩!
3、发生关系的哲学基础
一般物如何与空发生关系呢?
物和空发生关系,实际上是物和自身的关系发生关系。路程要和轨迹发生关系,音符要和平行线发生关系,词语要和平仄发生关系。关系这个词的意义非常广泛,它不仅是时空,同时还可包括游戏的规则、社会的法律等。关系是空间的维(构成空间的要素),物是被关系所关系的物。
那么物又如何与自身的关系发生关系呢?
词语有平仄,因此才能够与平仄发生关系。如果词语没有平仄,那么也就没有对联了。只有具有了空间属性的物才能与空发生关系。对牛弹琴,不知情为何物,当然也就不解风情,不懂音律,就不为琴声所动。
一般物具有空间特征,所以他本身已经包含了空间属性。一般物A本身具有空间R属性,因此,一般物实际上是AR;
一般物与空发生关系记为:AR*R= ARR。
当R为否定的时候,RR的意思就是否定之否定,就是具有否定属性的事物与否定关系发生关系。
即:ARR=(-A)×(-1)= -(-A)=A。
在象棋中,棋子“马”行走一步,就是马与规则发生一次关系。发生关系的结果,是马从一个位置走到了另一个位置。
当R为或定的时候,RR的意思就是或定之或定等于否定。
即:ARR =A(i)×(i)=-A。
飞象过河,主观参与现实的变化,并改变现实。或定之或定,也就是(具有主观精神属性的)人和爱、美、精神、意义等发生关系。
当R为e或的时候,RR的意思就是e或之e或等于灭。也就是具有生死属性的生命与生死属性发生关系。
即:ARR =A(e)×(e)=0×A=0。
有人会问,那么肯定和肯定发生关系呢?
肯定和肯定发生关系,其实就是一般物和一般物发生关系。比如有一般物A和一般物B发生关系,则可以表示为:
A*B=AR*BR= ABRR=-(AB)。
马吃卒,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总结:
一般物与空发生关系的本质是:
事物的变化,本质上是事物的空间、时间特征等发生变化,物质是恒在不灭的(不考虑可灭变化)。因此说,一般物的变化,实际上是自身属性的不断改变。而这种改变,则是通过一般物和空发生关系而实现的。
一般物与空发生关系的规律是:
物在和空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改变着自己的空间属性,从而成为了自己的否定形态。

[ 本帖最后由 平板 于 2007-7-29 04:04 P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精华

928

帖子

2834

积分

viscount

夜之卡斯帕尔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07-7-6 21:5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98

帖子

324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9 16:0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篇 作为关系的爱
1、作为关系的爱
爱、精神、意义都是关系的产物,是虚或关系的某种规定。作为关系的爱(由爱及物,精神的爱)如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物质而言,关系并不重要。空,在物和物碰撞的作用中并没有实质的意义。
但是对于精神世界而言,关系却是最重要的。两个人相爱,意义不在于搂抱、亲吻这样的动作,而是必须以爱的名义,不能把爱丢在一边。人和人的交往,不能把友谊丢一边,有友谊才有朋友。
物和物碰撞的时候,不会想到自己的意义如何如何,但是人与人的活动,总是不能离开意义。空可有可无,精神必不可少。
物与空发生关系,类似于意淫,并没有实际意义。人与爱发生关系,与精神发生关系,与意义发生关系,则是人生的全部。
空物模式对于物质世界的作用不大,但是对于爱、意义、精神的分析却十分必要,因为我们要的就是爱,就是精神,就是意义。
2、快乐三步曲
佛说,要渡众生脱离苦海。
耶稣说,生命是来承受痛苦的。
快乐并痛苦着,这就是生命。
痛苦(快乐)三步曲:
(1)前提过程:痛(快)是生命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痛(快)就没有生命,人生注定是痛(快)的人生。
(2)属性过程:痛(快)是生命的属性。生命的过程就是经历痛(快)的过程,生命是痛(快)的生命,痛(快)是生命的痛苦。
(3)结果过程:痛苦是生命活动的结果。人生的磨难产生痛苦,痛苦是挫折和折磨产生的结果。
爱的三步曲:
(1)前提过程:爱是生命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生命。爱在先,这个过程是由爱及物,由爱生性的过程。
(2)属性过程(被爱浸淫的物、充满爱液的物):爱是生命的属性。生命是爱的生命,生命走过的轨迹就是爱的轨迹。
(3)结果过程:爱是生命活动的结果,所谓日久生情,爱是情感活动的结果,由性生爱。
人和意识发生关系的三步曲:
(1)前提过程:意识是生命的前提,没有意识就没有生命。
(2)属性过程:意识是生命的属性。生命是意识的生命,意识是生命的意识,两者不可分离。
(3)结果过程:意识是生命活动产生的结果。生命活动的过程产生意识,异性之间的活动产生爱,人类的活动产生精神和物质的文明。
意识(愉悦、痛苦)既是前提,又是属性,还是结果。意识(愉悦、痛苦)是人追求的目标,又是人本身的东西(生殖器),还是人存在的前提(意识根)。
人生追求物、名、利的过程,是与意识关系发生作用而不断获得精神、爱、快乐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与意识关系发生作用的一生,是追求快乐的一生,是与痛苦斗争的一生。
3、蛇图腾
什么是爱,简单的说,就是因为爱,所以爱。
因为有爱的意识,所以有爱,所以爱别人。
在物物模式中,因为A,所以B,因为B所以C;而在空物模式中,因为空所以A,因为空所以B,因为空,所以C。如果省略了空的原因,就成为:因为A所以A。
意识都是这样的。因为爱,所以爱,因为快乐,所以快乐,因为活着,所以活着。
奇怪的逻辑!
瑜伽的图腾是一条咬自己着尾巴的蛇。蛇的生殖器长在尾巴上,它自慰的时候就用自己的头咬自己的尾巴。人咬不到自己的生殖器,不过蛇可以。当人们看到这样的一条蛇的时候,会觉得很奇怪,这条蛇围成一个圈在干什么呢?难道在玩艺术体操?实际上它是在自慰。
生命是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蛇。蛇从咬自己的尾巴中获得快感,不断追逐自己的尾巴(生殖器),无休止的兜圈子。没有一种物质会追逐自己本身的一部分,只有生命例外。生命追逐自己本身的一部分,并不是要吃自己的尾巴(生殖器),实际上是在和精神发生关系。
如果省略了精神,那么蛇咬尾巴就没有理由了,只能说因为吃尾巴,所以吃尾巴。从生殖器中看到精神,应该说是一种超脱(让精神摆脱生殖器的淫威的控制)。
男女追逐,一半是追逐性,一半是在追逐爱情。
第五篇 结语
人在思考着这个世界,诗人在意识着这个世界。从物物模式到空物模式,是思维由无到空的一次转型。思维从一维线性模式,进入到立行意识模式,终于跟上了意识的步伐。
情景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才是有声有色的生活。发生关系,一般物与空发生关系,人与情发生关系,物与情(被动的)发生关系,是精神活动的全部内容。

[ 本帖最后由 平板 于 2007-7-29 05:01 P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2 04:12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