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357|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拿来”主义——关于中国文艺现状的一点个人浅见

[复制链接]

1

精华

63

帖子

199

积分

habitant

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21 2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笔先引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最后结笔的一句话:“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这话是对那个旧时代说的,当时的国情是闭关自守——“闭关主义”,或者是刚打开国门,带有几分殷勤似的拿着先人的古物便出去游行——“送去主义”。“闭关主义”自是不对,那是井底观天之为,“送出主义”我看倒未尝不可,这是交流的起步,是前进的动力。也许正是基于鲁讯先生的大力提倡,好学上进的国人很快便学会了“拿来主义”,而且运用自如。

从五四以来最先进入国土的便是马哲,并且在当时的社会深入人心。从此马哲写入中国的哲学史,不过鄙人觉得马哲在中国论不上哲学,因为成了政治的工具。于是其与文艺无关,姑且不谈。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的文艺理论涌入国门,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到文学;从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阿奎那到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休谟,卢梭,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从雨果,巴尔扎克,别林斯基,托尔斯泰,左拉到博尔赫斯,托马斯·曼,格里叶,萨特,马尔克斯,昆德拉,卡夫卡,川端康成;从弗洛伊德到荣格;从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种种种种。一个一个道不完的陌生理论,一个一个数不清的希奇古怪的外国名字,从古希腊到德国法国美国俄国到日本。国人着实是充分发扬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大精神——兼容并包。

但是,我们是否像鲁迅先生所言——“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是否——“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呢?

没有进来的便没有发展,然而洪水猛流一般琳琅满目似乎有些令国人冲昏了头。不得不承认的事情便是现代文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多西方文艺研究著作层出不穷,仿西式文学创作的作品遍地横流。从某个角度来看,如此繁荣的景象似乎是赶上了洋人的步伐。但是纵观世界文艺舞台的时候,多少能看见中国近现代人的名字呢?整出大小逻辑学的人叫黑格尔,整出《纯粹理性批判》的叫康德,提出“超人”命题的人叫尼采,即便最为国人政治家所热捧的马哲,也绝不是跟中国姓的。——是的,咱已经把人家的东西毫不客气的“拿来”,或许你确实能够将其研究的十分透彻,但是——这始终都只是“拿来”,这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的创造在哪儿?

说的这儿,可能会遭到不少国人的愤骂,误以为鄙人是崇洋媚外的人。然而,我要坚决地说——不是!任何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既有缺点,也有优点,既不能以它的优点而做睁眼瞎而不去看缺点,也不能因为缺点而自悲自怜——要发展,需要的便是客观的理性的分析与认识。然而,实际上在国人的意识中——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是——中国的月亮一定比外国圆!——这背后所失去的平衡便是——实则大家的月亮一样圆。

国人的自负是有史以来的,所以对国人提不得缺点——在国人学者的眼中缺点是正常的,自然的,理所当然的。说国人没有哲学,国人便说中国的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本质不同。但是——即便可以分开看,大家都有各自的历史,为何他人进入现代之后却依然能够不断的再创造,超越,而国人只能不断地把孔孟的老本拿出来不停地翻——古人的智慧继承不错,但若不能够进行再创造和超越,依旧还是“拿来”!说中国人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国人的作家们便要高声呼喊:那个奖不值得咱们拿!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做的事应该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的前提下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一个能够将作品拿到国际上公开于世的定是深植于民族文化根性并且具有深刻的世界共性的作品。所以,对类似上诉的反驳,鄙人倒不免要笑到——真是应了古言:吃不到葡萄说尽葡萄酸。

不“拿来”就像一个人不吃饭一样会被饿死。然而“拿来”的太多,并且不细嚼慢咽,也会造成消化不良。结果——营养的恶性肠胃蠕动却没造出多少优异的营养供身体吸收,而身体依然在迅速的成长中脑壳空空,身后还排出了一路的秽物。不要说文化的没落是时代的悲哀,而是——文化人的懦弱而带来的民族意识整体水准下降的悲哀。

在铺天盖地的散播着尼采,孔子与“西方经典我之解”的国人时代,鄙人写下如上冒似极为之大不敬的话,如若已经不可挽救的毁了本就微薄的世名,如若已经不可倒退地要遭到众人的鞭斥。那么,在这废话的结尾处,我要说,这个时代“拿来”已经足够——该把鲁迅先生的话反过来说了——让我们送出去吧,如果放弃了博物馆里那些古人吃饭的筷子,看我们还能向洋人送些什么——不妨考虑,“闭关主义”的自卑者卸下自己的小家子气,将眼光用世界的尺子放到与世界文化同在,而那泛滥了“拿来主义”的自负者回到自己的国土上找回民族的根性——或许,还真能在当代世界文艺的墓碑上刻上一排中国人的名字。

写下这些话,不是因为我是个愤青或码字的人对世事不平的牢骚——与此同时,我并不带有任何一个社会身份——我只带有一种立场——我只是个普通人—但我是中国人!
不懂小说?——学。

17

精华

4008

帖子

1万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2#
发表于 2007-7-23 00:38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学贯中西的人不是钱钟书,但是我想要让我们在世界文学当中站得住脚,就要学贯中西。也不要太悲观,中国还是有好作家的,比如王小波,比如格非。

才发现楼主的东西,真不好意思。
所有不安,厌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精华

4008

帖子

1万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3#
发表于 2007-7-23 00:39 | 只看该作者
置顶讨论一个月
所有不安,厌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63

帖子

199

积分

habitant

Rank: 3

4#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0:1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谢谢斑竹的鼓励。:)

其实倒也不是悲观,或许过于偏激,但在当代文学像滩死水一样沉寂的时刻,在下觉得大家应该反思,该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正视,然后才有进步——哪怕像蜗牛一样慢点——原地踏步则是可怕的。

国内确实还存在一部分有责任和良知的作家,比如史铁生,毕淑敏,冯骥才,林非等等老师——再黑暗的时期也绝不会一点光明都不见——只是力量不够旺盛,不够深入人心。

中国人喜欢整极端——要么完全闭关自守发扬国学,要么把西方的文化模式完全照搬而遗失了自家根性,所以在这块儿土地上真正能把中西结合做到恰到好处的人全都成了古董级的宝贝——这实际上是悲哀的,因为个人的卓越代表不了一个民族——相形之下便是一个整体意识的落后。

不过就如斑竹的话“中国还是有好作家的”,只要还有星星之火,相信终有一天此火可以茂盛起来。
不懂小说?——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5#
发表于 2007-7-23 11:23 | 只看该作者
汗,那么我们大家正在做什么啊?从“讨论”、“译介”、“笔记”,最后到“原创”,不是“拿来”,细嚼慢咽,然后扩展自身嘛?……

另外昆德拉说的不错,学习其他国家的艺术也并不是看看现在大家都在写什么,然后我去写一些没有写过的东西,为了站住脚或拿奖,为了宣传中国风——只是我思考什么,我想写什么,我就写什么,主观上无须历史的介入。虽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没有本土的“悲剧”,只要喜欢为什么不可以去学?为什么不能去信仰上帝?我们对于“人的自由”这个概念了解的还是太少。

现在我国绝大多数作家都有些神经质……我很喜欢的一个是王小波,说的好也做的好。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精华

4008

帖子

1万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6#
发表于 2007-7-23 11:29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上的!!看见有人喜欢王小波我就开心
爱死他了,他的书俺都买了,喜欢呀喜欢呀喜欢呀~~~
所有不安,厌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63

帖子

199

积分

habitant

Rank: 3

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40 | 只看该作者
国人缺乏的不是学究理论,缺乏的是优秀的民族整体意识——一个民族文化的大背景。

王小波俺也喜欢。
不懂小说?——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8#
发表于 2007-7-23 1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涂草 的帖子

……

看来你还是没有明白我的话……“整体意识”是由“个人意识”堆积起来的,所谓的“民族整体意识”是空谈(如果连个人意识都没有),“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也是空谈(如果连个人文化都没有),是很飘渺的,理论上的东西。

另外有几个问题,有理论的艺术就是学究么……新中国以来的整个文学成果只意味着“民族意识整体水准下降的悲哀”么……中国人(这里又是指谁……) 难道自古以来只会“闭关自守”和“完全照搬”两件事么……“国人”(这里是说我国人民么?)对于“学究理论”真的钻研明白了么……你是说“个人的卓越”代表不了“一个民族”么……“民族的根性”又是什么……标准的愤青句式……汗,不谈了……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63

帖子

199

积分

habitant

Rank: 3

9#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6:14 |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走进书店里看看人头堆满的地方都在看的是些什么书就知道个人意识成了什么现状了。而我说的国人正是当代中国人。

如真有多少发自本土的文学成果(不要拿著作说话,拿文本本身),我们不妨列个清单看看。(高质量的作品有是有,但是凤毛麟角。)

提出问题不是为了自我贬低,是当今存在一种社会现实,得去改变它,情愿做睁眼瞎,永远都进步不了。

一个住法国的中国人都能写出得到这样评价的作品——“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当今大陆作家呢?


什么叫民族的根性,你觉得是空谈,实际在国际社会却是一个独属于一个民族的标识——比如外国人听到了孔子——马上脑海里便会闪现出两个字——中国,再比如大家都这么读西方著作,但每拿着一本书,通过对作品的阅读便能辨认出作者的国籍身份——因为独属于他们民族特有的气息已经穿透纸背——包括高行健老师的《灵山》,它成功地方就在于写出了一个时代中国人的整体风貌——其中蕴涵的既不是美国的味道,也不是法国或者日本或者任何一个其他民族的味道,而是深深地透露出了中国的味道!——在一枚枚火箭都可以载着他国的卫星升上天空和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各个领域都可以昂首挺胸地出现在国际舞台的当今社会——难道我们的文化领域不应该多出几本与《灵山》不相上下的作品吗?

[ 本帖最后由 涂草 于 2007-7-23 04:49 PM 编辑 ]
不懂小说?——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1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10#
发表于 2007-7-23 1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涂草 的帖子

你说的很对,因为我在#8的帖子中就是这个意思。我怀疑你没有仔细读:

1.“整体意识”是由“个人意识”堆积起来的

2.所谓的“民族整体意识”是空谈——如果连个人意识都没有

3.“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也是空谈——如果连个人文化都没有

关于:“提出问题不是为了自我贬低,是当今存在一种社会现实,得去改变它,情愿做睁眼瞎,永远都进步不了”

详见:#5第一段。希望您能认真阅读。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15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