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8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国文学

[复制链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0 2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俄国文学



  俄国长期遭受鞑靼人和其他外族的侵略,地理上又和西欧的发达国家隔离,经济文化处于落后闭塞的状态。这种情况直到十八世纪才开始有所改变。

  十八世纪初,彼得一世(1682-1725)厉行改革,按照欧洲发达国家的方式建设军队,统一了国家的版图。他从瑞典人手中夺回波罗的海出海口,为进一步向西欧吸取文明开辟了道路。彼得一世的改革在建立和巩固俄罗斯民族国家方面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他的改革是依靠扶植新兴的贵族地主和商人、加强封建农奴制来进行的。彼得死后的三十年间不断发生宫廷政变,贵族地主在政变中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彼得一世提倡科学,简化俄文字母,出版报纸,创办公众剧院,鼓励翻译介绍西欧著作。他在宫廷中强行推广法国礼仪,仿效法国风尚,提倡用法语交谈。他在文化上所作的一切努力大大推进了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有盲目崇拜外国、忽视民族文化的一面,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彼得一世时期,俄国文学还处于从古代文学向新的内容和形式过渡的阶段。三十至五十年代,专制制度日趋巩固,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深入俄国。于是形成俄国古典主义流派,出现了第一批俄国作家康捷米尔(1708-1744)、罗蒙诺索夫、苏马罗科夫(1718-1777)等。俄国古典主义反映了先进贵族的世界观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它除了遵守古典主义原则得形式方面的规定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为了建立民族文学,俄国古典主义作家大都向民族历史和民族生活汲取题材,特别注意文学语言和诗体改革,强调爱国思想和科学文化的启迪作用。此外,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加深,法国启蒙思潮开始传入俄国,俄国古典主义作家比较注意文学的社会功能,往往采用讽刺体裁来表示他们的社会见解。

  十八世纪前半期,俄国最重要的作家是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765),他又是著名的学者,出生在白海边一个农民家庭,毕业于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后来进科学院附设的大学学习,并被派往国外研究自然科学。1741年回国后,他在科学院任职,创办了莫斯科大学(1755)。他在进行科学活动的同时,又从事语言研究和文学创作,写过颂诗、史诗、悲剧、讽刺诗和散文,翻译过希腊文学作品。

  罗蒙诺索夫在纯洁俄罗斯语言、使文学语言接近口语方面贡献很大,著有《修辞学》(1744)、《俄语语法》(1757)和《论俄文宗教书籍的益处》(1757)等。他认为俄语是一种丰富、灵活、生动有力的语言,同样具有欧洲其他语言的优点。彼得一世改革以来,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俄语中夹杂着许多外来词汇,古老的教会斯拉夫词汇也未经清理。他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改革意见。根据古典主义的原则,他把文学体裁划分为高、中、低三种,规定每种体裁所允许使用的词汇,主张避免陈旧的教会斯拉夫词汇和不必要的外来语。这为克服当时俄语的混杂现象、创造统一的规范语言打下了基础。

  罗蒙诺索夫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是诗歌。他的诗颂扬英雄的业绩,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他认为诗歌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咏唱醇酒和爱情,而是培养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种看法鲜明地体现在他写的颂诗里。《伊利莎伯女皇登基日颂》(1747)实际上是一首对祖国和彼得一世的赞歌。诗人把彼得一世奉为榜样,希望女皇伊利莎伯继承父业,开发资源,发展科学,培养人才,使俄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他向年轻一代呼吁,相信“俄罗斯的大地能够诞生自己的柏拉图和智慧过人的牛顿”。他还以颂诗体裁写过一些雄伟瑰丽的科学诗,解释自然现象(《晨思上天之伟大》、《夜思上天之伟大》等)。他在同时代诗人特列佳科夫斯基(1705-1769)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俄国重音诗体的理论(《论俄文诗律书》,1738),并在创作中进行了成功的实验。他的诗音调铿锵,庄严雄辩,富有节奏感。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俄国社会矛盾激化。在沙皇庇护下,地主享有支配农奴的绝对权利,正如当时民歌《奴仆们的哭诉》中所说,“老爷们杀死一个奴仆就像宰一匹马,而且还不准农奴控告他。”农民运动不断高涨,70年代爆发了普加乔夫领导的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严重打击了地主贵族的统治,是俄国农奴制危机的最初表现。

  这一时期在农民运动的影响下,反对农奴制的进步思想有所发展,向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即位之初,假意接受启蒙思想,标榜“开明君主”制度,提倡文学创作,出版杂志,并亲自动笔,其目的是要使文学为她的反动统治服务。但是进步作家诺维科夫、冯维辛、拉吉舍夫等在他们的作品里彻底揭穿了这个“穿裙子的达尔杜弗”,传达了农民的某些呼声。普加乔夫起义前夕,诺维科夫(1744-18180创办《雄蜂》(1769-1770)和《画家》(1772-1773)两种杂志,揭露了农民在地主残酷剥削下濒于绝境的悲惨情况。《雄蜂》这个名称本身就是针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诺维科夫在《雄蜂》上公开反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关于讽刺的主张。他认为讽刺不应是“含笑的”讽刺,而是“咬人的”;不应是抽象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应当对准社会的具体丑恶现象加以无情揭露。他对讽刺的看法在当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冯维辛的喜剧《纨绔少年》和拉吉舍夫的散文《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发扬了这种重视社会根本问题的讽刺传统。诗人杰尔查文《1743-1816》在《费丽察》(1783)里,又把讽刺手法运用到颂诗体裁中,将歌颂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美德”和讽刺宠臣们的荒淫无耻融合在一起。

  杰尼斯·伊凡诺维奇·冯维辛(1745-1792)是十八世纪后半期俄国讽刺文学的代表。他出生于贵族家庭,曾在莫斯科大学就读,后任外交部翻译,当过显贵者的秘书,游历过西欧许多国家。在早期诗歌里,他尖锐地指责沙皇的专制暴虐。他写过各种体裁的讽刺作品,其中以喜剧最为成功。《旅长》(1766)嘲笑了贵族中老一代的愚昧和年轻一代所受外国教育的毒害。冯维辛最著名的喜剧是《纨绔少年》(1782)。女地主普罗斯塔科娃多方虐待寄养在她家的孤女索菲亚,后来由于索菲亚可以继承叔父斯塔罗东的一宗财产,普罗斯塔科娃便强迫她做自己的儿媳。但是索菲亚在开明贵族普拉夫津和斯塔罗东保护下,终于和贵族军官米朗结婚;普罗斯塔科娃因虐待农民和孤女被法办,财产也交官代管。

  作者真实地刻画了普罗斯塔科娃这个农奴主的形象。她横暴、奸诈、愚蠢、狠毒。她对农奴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农奴出身的保姆在她家工作了四十年,所得的酬报是“一年五个卢布,外加每天五记耳光”。她虐待周围的一切人,包括她的丈夫,却十分溺爱儿子米特罗方,一心希望他娶上成了巨富的索菲亚。在母亲的教养下,米特罗方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少年,他已经十六岁,念了三年书,却不会加减乘除。他利用母亲的溺爱装病逃学,捉弄仆人。他善于见风使舵,并像普罗斯塔科娃一样凶暴狡黠(“米特罗方”,希腊文的意思是“像母亲”)。剧中的正面人物如斯塔罗东、普拉夫津等都写得不成功。喜剧的结构简洁紧凑,是按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写成的。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吉舍夫(1749-1802)出身贵族,青年时代在德国留学,受到法国启蒙学者卢梭、马布里等的影响,成为具有民主思想的唯物主义者。他回国后,普加乔夫起义和政府的血腥镇压使他认识到沙皇统治的反动性,并用批判的眼光重新估量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见解。俄国多次对外战争,连年饥荒,美国和法国的革命先后爆发,这些事件也促使他考虑俄国的现实和未来。他写过哲学著作、政论和文学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1790)。本书出版后,他立即遭到逮捕,被判处死刑,后改为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直到晚年才被召回。1801年,他参加了政府的法律编纂委员会的工作。次年自杀,以抗议沙皇对他的新迫害。

  拉吉舍夫在《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的开端引用特列佳科夫斯基的一行诗作为题词,把专制农奴制度比作一只生有“一百张血盆大口”的怪物。作品描写俄国农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牛马生活,他们成年累月地为地主服徭役,只有夜里和星期天才能耕种自己的小块土地。他们靠糠菜充饥,住在倒榻的矮屋子里。地主就是这样依靠大批农奴的破产和死亡而发财致富的。作者愤怒地诘问地主:“贪婪的野兽,永不知足的吸血鬼,你们给农民留下了什么?只有你们无法抢走的空气。是的,只有空气!”作者详尽地描述了公开拍卖农奴等骇人听闻的事实,指出这一切都是由于“法律给农奴规定了一条死路”,农奴制度是和沙皇专制统治密不可分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曾告诉伏尔泰,说俄国农民可以随意吃鸡,极力宣扬自己的“德政”。拉吉舍夫在《旅行记》中愤怒地戳穿了这个所谓开明君主的假面具。他说,沙皇的红炮上沾满了人民的血泪,手指上有人的脑浆,两脚站在污泥里;人民称沙皇为“骗子、伪君子、害人精”。

  拉吉舍夫深信农民革命不可避免,任何镇压只会引起更加强烈的反抗。他说农民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像冲破堤坝的激流一样,势不可挡。《扎伊佐沃》一章记述全村农民用木棍打死为非作歹的地主父子四人,事后法院给农民判罪,他们仍不屈服。作者站在农民一边,认为他们是无辜的。在其他章节里,他甚至号召农民起来烧光地主的房屋。他希望俄国人民能够推翻沙皇政权,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国。在《特维尔》一章的颂诗《自由颂》里,作者以满腔热情欢呼革命:

  我看见利剑到处闪耀,
  死神变成各种各样的形象,
  在沙皇高傲的头顶飞翔。
  欢呼吧,被束缚的人民!
  大自然赋予的复仇权利
  已经把沙皇带到死刑台上!

  拉吉舍夫把他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沿途见闻,按各驿站的名称分章辑录成书,其中虽无统一的情节,但前后贯穿着同一个农民革命的思想。他如实地反映生活,同时抒发了自己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对贵族地主的憎恶、愤慨。作品不以人物刻画见长,往往通过旅行者的感受去打动读者,在这方面,显然受到了感伤主义的影响。

  《旅行记》出版后不久就传到宫中,叶卡捷琳娜二世在盛怒中往书页上批道:拉吉舍夫“把希望寄托在农民造反上面 ”,“比普加乔夫更坏”。这部作品在俄国一直被列为禁书,但仍以手抄本形式到处流传,对十二月党人和普希金起过很大的思想影响。

  普加乔夫起义后,俄国也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感伤主义在俄国是贵族地主阶级精神危机的表现。它虽然促进了俄国散文的繁荣,对丰富文学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技巧有一定贡献,但是这一流派的作品美化贵族地主,企图掩饰地主和农奴之间的对立关系,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卡拉姆辛(1766-1826)被认为是这一派的代表,他的中篇小说《苦命的丽莎》(1792)叙述农村少女丽莎被贵族少爷埃拉斯特遗弃以至自杀的故事。作者同情丽莎的不幸,对她的心理活动写得比较生动,文笔流畅。但他站在贵族立场,用“命运”来为埃拉斯特辩护,抹杀了造成丽莎的悲剧的社会原因。

  十八世纪俄国文学的成就虽不如同时期的西欧国家,但就俄国本身来说,仍是一大进步。它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大步跃进作了准备。

    进入19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自身的进步,俄国文学也开始出现新的气象。危机四伏。1801年上台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小改小革,未能触及这一制度的基础。1812年,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激起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拿破仑兵败后,俄国军队远征西欧。一些青年贵族军官回国后,成立了以推翻专制政体为宗旨的秘密团体。1825年12月,他们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遭到沙皇政府的镇压,但是它揭开了俄国贵族革命的阶段,唤醒了一代年轻人。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国内采取了高压政策,但是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如当时莫斯科大学就出现过赫尔岑—奥加廖夫小组和别林斯基十一号文学社等进步组织的活动。四十年代俄国思想界还发生过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之争。19世纪初期,俄国开始出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早期的代表作家是茹可夫斯基(1783—1852)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人,稍后出现的是思想上更为激进的以雷列耶夫为代表的“十二月党诗人 ”和成就卓著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家克雷洛夫(1768—1844)和格利鲍耶陀夫(1795—1829)分别以他们的寓言和剧本推动了俄罗斯文学向现实主义方向的发展。30年代前后,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开始形成。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思潮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杰出的批评家别林斯基以自己的理论著作为其推波助澜。当时著名的作家还有赫尔岑(1812—1870)、柯里佐夫(1809—1842)和格利戈洛维奇(1822—1899)等。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逐步走向繁荣。进入50年代,平民阶级开始代替贵族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1855年,俄国在历时二年的俄土战争中失败,导致了农奴制度危机的加剧。1861年2月,沙皇政府被迫颁布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这种自上而下的法令是不彻底的,但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50—60年代,围绕着对农奴制度的改革问题,革命民主主义者与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当时有影响的进步刊物主要有涅克拉索夫主持的《现代人》杂志,以及《俄国言论》、《北极星》和《钟声》等,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皮萨列夫和赫尔岑等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自由派的刊物主要是《读者文库》和《俄国导报》。这一时期,俄国文艺界空前活跃,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重要的作家主要有:屠格涅夫(1818—1883)、冈察洛夫(1812—1891)、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奥斯特罗夫斯基(1823—1886)和涅克拉索夫(1821—1878),以及波缅洛夫斯基(1835—1863)、费特 1820—1892)、丘特切夫(1803—1873)和阿·康·托尔斯泰(1817—1875)等。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些优秀作品。

    19世纪后期,俄国文学在6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以后,俄国的资本主义也了较快的发展,但农奴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社会矛盾相当尖锐。1874—1875年间曾出现民粹运动高涨的局面。这一运动遭镇压以后,由部分激进分子组成的“民意党”人曾组织暗杀活动。80年代,俄国民主运动处于低潮,“小事情理论”开始流行。90年代,俄国工人运动出现并逐步走向成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俄国继续繁荣,小说、诗歌和戏剧等领域中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品。上一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老作家大部分仍在进行创作,新的优秀作家又走上了文坛。当时最有影响的刊物是由涅克拉索夫和萨尔蒂柯夫—谢德林主持的杂志《祖国纪事》。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主要有: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萨尔蒂柯夫—谢德林(1826—1889)和契诃夫(1860—1904),以及柯罗连科(1853—1921)、列斯科夫(1831—1895)、迦尔洵(1855—1888)、乌斯宾斯基(1843—1902)、马明—西比利亚克(1852—1912)、蒲宁(1870—1953)和库普林(1870—1938)等。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23:45 | 只看该作者
前面部分不是十九世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72

帖子

216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3#
发表于 2007-7-31 12:23 | 只看该作者
俄国文学太深邃了.主要是受他们的民族和宗教的影响太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99

帖子

597

积分

knight

不败顽童

Rank: 5Rank: 5Rank: 5

林荫读书会“竖琴”荣誉勋章

4#
发表于 2007-7-31 19:04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因为那里太冷了,增长了苦难意识。
天地虽宽靡所容!长淮谁是主人翁?江南父老还相念,只欠一帆东海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8

帖子

84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5#
发表于 2007-8-23 08:56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俄国人就是鞑靼人呢,还有俄国也冷不到哪里去,人家拍电影还不是穿的和巴黎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12-22 02:09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