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9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知》 THE PROPHET 〈婚姻第三〉 東岐明 譯

[复制链接]

1

精华

20

帖子

70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3 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知》 THE PROPHET - Kahlil Gibran  東岐明 譯

   〈婚姻第三〉 3. Marriage


 ※此篇譯文可供網上自由轉載,也可供印出自閱,轉載引用需註明出處:
      http://amidha.myweb.hinet.net/books/TheProphet.htm
  若要印刷譯文在書刊上,需先徵求譯者同意,請聯絡:

    amidha.yang@msa.hinet.net  東岐明



◎婚姻第三

那時,阿宓特拉又再發言,說:『師主!婚姻又是什麼呢?』

而他回答說:

『你們一同受命而來[1],而後應當永遠共守[2]。
 當死亡白翼揚散你們一生之際[3],你們應當一起共守。
 恆久永遠啊!甚至在神主的靜寂紀念裏[4],你們也應一起共守。
 但使你們的緊密相依有所留白,且讓天風在你們之間飛舞。
 
 彼此相愛,但別造就情愛鎖鏈:
 寧可讓它是漫流動人的情海潮濤[5],介乎你們心魂岸濱之間。
 注滿彼此杯盞,但別唯獨飲用一杯。
 彼此分享麵包,但別只吃相同一塊。
 歌舞同歡,但讓你們各自獨立。
 正如琵琶絃線,雖在同一樂音中舞動,卻仍是各自獨立。
 獻出你們倆心[6],卻非納入彼此看管。
 因為只有生命祂手[7],方能包納你們倆心。
 佇立共守,但不要太過依偎。
 猶如那神廟樑柱各自分立,又如那橡柏不會生長在彼此樹蔭。』

《先知》The Prophet 〈婚姻第三〉 終
 
【譯註】

[1] Bear 原意為“承擔”或“攜帶運送”,也常引申為“生育”─意謂“承擔與帶來”
    孩子。此處 born 不可譯作“誕生”,因為文中乃是意謂婚姻雙方乃是一起被帶來
    ,不僅是誕生而已,所以譯作“受命而來”。

[2] Together, togetherness 在此文中為了流暢美感,而譯以“一起”、“共守”、
   “相依”、“依偎”、或是混用,視上下文情況而定。

[3] 此句指老死,及其後全句也就是“願能白首偕老”之意。

[4] The silent memory of God 的字面是指“神的靜寂紀念”,也就是隱喻墓地。
    全句是暗指死後也應同葬共守。

[5] a moving sea 在此含有兩義,一是流動的浪潮,二是感動人心的似海深情。
    所以混譯而成“漫流動人的情海潮濤”。

[6] give your hearts 應譯為“贈出你們的心”,但此譯修辭不美,故修飾為“贈出
    你們倆心”。雖然紀伯倫的伊斯蘭教傳統會有一夫四妻的婚姻,但因為婚姻是建立
    在夫妻的一對一關係上,即使是一夫四妻,也還是經由夫妻關係建立,而非群體關
    係建立─畢竟不是妻妾結婚─,所以“倆”的譯詞,在此仍是符合原意。

[7] the hand of Life ,因為 Life 採大寫,賦予“生命”此詞特殊意涵,故譯為
  “生命祂手”。

-----------------------------------------------

   《先知》 THE PROPHET - Kahlil Gibran  东岐明 译

   〈婚姻第三〉 3. Marriage


 ※此篇译文可供网上自由转载,也可供印出自阅,转载引用需注明出处:
      http://amidha.myweb.hinet.net/books/TheProphet.htm
  若要印刷译文在书刊上,需先征求译者同意,请联络:

    amidha.yang@msa.hinet.net  东岐明



◎婚姻第三

那时,阿宓特拉又再发言,说:‘师主!婚姻又是什么呢?’

而他回答说:

‘你们一同受命而来[1],而后应当永远共守[2]。
 当死亡白翼扬散你们一生之际[3],你们应当一起共守。
 恒久永远啊!甚至在神主的静寂纪念里[4],你们也应一起共守。
 但使你们的紧密相依有所留白,且让天风在你们之间飞舞。
 
 彼此相爱,但别造就情爱锁链:
 宁可让它是漫流动人的情海潮涛[5],介乎你们心魂岸滨之间。
 注满彼此杯盏,但别唯独饮用一杯。
 彼此分享面包,但别只吃相同一块。
 歌舞同欢,但让你们各自独立。
 正如琵琶絃线,虽在同一乐音中舞动,却仍是各自独立。
 献出你们俩心[6],却非纳入彼此看管。
 因为只有生命祂手[7],方能包纳你们俩心。
 伫立共守,但不要太过依偎。
 犹如那神庙梁柱各自分立,又如那橡柏不会生长在彼此树荫。’

《先知》The Prophet 〈婚姻第三〉 终
 
【译注】

[1] Bear 原意为“承担”或“携带运送”,也常引申为“生育”─意谓“承担与带来”
    孩子。此处 born 不可译作“诞生”,因为文中乃是意谓婚姻双方乃是一起被带来
    ,不仅是诞生而已,所以译作“受命而来”。

[2] Together, togetherness 在此文中为了流畅美感,而译以“一起”、“共守”、
   “相依”、“依偎”、或是混用,视上下文情况而定。

[3] 此句指老死,及其后全句也就是“愿能白首偕老”之意。

[4] The silent memory of God 的字面是指“神的静寂纪念”,也就是隐喻墓地。
    全句是暗指死后也应同葬共守。

[5] a moving sea 在此含有两义,一是流动的浪潮,二是感动人心的似海深情。
    所以混译而成“漫流动人的情海潮涛”。

[6] give your hearts 应译为“赠出你们的心”,但此译修辞不美,故修饰为“赠出
    你们俩心”。虽然纪伯伦的伊斯兰教传统会有一夫四妻的婚姻,但因为婚姻是建立
    在夫妻的一对一关系上,即使是一夫四妻,也还是经由夫妻关系建立,而非群体关
    系建立─毕竟不是妻妾结婚─,所以“俩”的译词,在此仍是符合原意。

[7] the hand of Life ,因为 Life 采大写,赋予“生命”此词特殊意涵,故译为
  “生命祂手”。

-------------------------------------------------------------------------


MARRIAGE

Then Almitra spoke again and said, "And what of Marriage, master?"

And he answered saying: You were born together, and together you shall be for evermore. You shall be together when the white wings of death scatter your days. Aye, you shall be together even in the silent memory of God. But let there be spaces in your togetherness. And let the winds of the heavens dance between you.

Love one another, but make not a bond of love: let it rather be a moving sea between the shores of your souls. Fill each other's cup but drink not from one cup.

Give one another of your bread but eat not from the same loaf. Sing and dance together and be joyous, but let each one of you be alone, even as the strings of a lute are alone though they quiver with the same music.

Give your hearts, but not into each other's keeping. For only the hand of Life can contain your hearts. And stand together yet not too near together: For the pillars of the temple stand apart, And the oak tree and the cypress grow not in each other's shadow.

21

精华

9520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2#
发表于 2005-12-23 17:4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语言还是很涩啊,看了你的网站,原来是纪迷啊,幸会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20

帖子

70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21:06 | 只看该作者
哈!只是抽空翻譯罷了。因為我本來不是從事文藝的,所以也不知自己此種譯文風格,在別人眼中究竟如何?

可以請教,所謂“澀”是指文氣不通順?還是指文白夾雜?

因為我想瞭解別人的想法,所以明言無妨,就算將我的譯文痛批一頓也無所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0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4#
发表于 2005-12-24 11:18 | 只看该作者
文言不如白话亲切啊,有些地方我认为原文没有你翻译的意思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20

帖子

70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22:43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盡力照自己的想法翻罷了。當然我可能想太多了
其實嚴格來說,我應該算是“《先知》迷”。因為紀伯倫的作品,我只喜歡這一部。我不是個文藝傾向很重的人,所以我想,自己會喜歡《先知》,應該是因為它的文詩中隱含哲理吧!
我的譯文,是下筆比較凝重,想譯出敬穆之感,所以讀者閱時可能覺得行文較為沉重吧!
而我在人文方面的研究,是從事比較剛硬方面的,所以或許自己的文風也會比較剛硬吧!
謝謝你的說明與指點。


印度哲人奧修(Osho)寫了一本書,台灣譯作《與先哲奇人相遇》Meetings with Remarkable People ,其中列出的一位,就是紀伯倫。他是唯一被列入評論的文學家,其他都是人類文明的宗教人物與智慧人物。
如佛陀、耶蘇、達摩、老子、莊子、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


摘錄一些奧修對紀伯倫的評論,他說:

紀伯倫是純粹的樂音,唯有詩才能偶爾捕捉到像他一般的奧秘,但也只是偶爾。千百年來出現過一些偉人,但紀伯倫則獨樹一格,我不認為將來有人能像他一樣深刻洞察人心,洞悉籠罩在我們四週的未知。
......
詩人偶爾會體會到如神秘家一般的境界,在那些稀有的境界中,玫瑰灑遍他的存在,他在那些罕有的片刻中幾乎就成了覺悟者─但切記,我只說幾乎是。
......
紀伯倫幾乎寫了三十本書。他的處女作《先知》有如瑰寶,但其餘著作全是廢物。這是奇怪的現象─他這個人怎麼回事?他寫《先知》時還很年輕,你會以回他往後應該漸入佳境才是。他很努力,一輩子都在寫作,但甚至沒有一部作品能稍稍媲美《先知》的美與真理,或許是因為彼岸的門窗不曾再次為他打開。
......
所以他企圖更上層樓,但那就是他失敗的地方。不幸地,沒人對他說:「你創造《先知》時並沒什麼企圖,那只是個發生,但現在你卻有創造出什麼的意圖。」那是個發生,不是你的作為,也許你成了一個不屬於你的東西的媒介,就像嬰孩從母親生出來一樣。先知就是那一類稀有的書,不是你的行動、才智所主導的;相反的,唯有當你不在,當你允許發生,沒有阻擋在中間時,它們才有可能面世。
......
《先知》是本稀有的書,在裡頭,你找不到紀伯倫的蹤影─美就是美在這裏。紀伯倫允許宇宙流過,他只是個媒介、通道,只是空心的竹笛,沒有阻礙笛子手的演奏。以我的體驗,像《先知》這樣的書,比你們(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經來得神聖多了。因為這些書才稱得上真正的神聖,它們不會在週遭創出某種宗教崇拜,.......,只是能讓你瞥見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經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精华

219

帖子

697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05-12-25 15:48 | 只看该作者
《先知》的确是精华之作。如天助写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0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7#
发表于 2005-12-28 19:58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惭愧,奥修我还没有听说过,改日一定读读,关于纪的书我都要读!
但是有几个问题:《先知》并不是处女作啊?应该是《音乐短章》哦,还有《先知》是纪40岁左右写的,从理论上说《先知》应接近纪创作的尾声了(在这之后只有《大地之神》和《先知国》未出版),可不是他年轻时作的哦!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0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8#
发表于 2005-12-28 20:10 | 只看该作者
另外论坛新加了简——繁转换功能,可以不用发两分咯~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20

帖子

70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6:09 | 只看该作者
謝謝站長加上簡繁轉換的功能,對我這名從台灣來的人,這樣是方便多了。我之所以要發繁體字版,是因為簡繁之間的對應,並不是一對一,而是有些簡體字會對應到一個繁體字,像“後”與“后”都對到“后”,所以我必須發繁體字版。

關於奧修,他是印度人,一位心靈禪修的大師,已經過世。可他的門徒遍及世界,還成立了一個組織在運作,不過不像宗教,因為奧修是反對教條主義的人。奧修團體的網站在

http://www.osho.com

我想奧修會說紀伯倫的首部作品是《先知》,並不是指作品的出版時間,而是指作品的創作時間。因為《先知》的阿拉伯文初稿,早在紀伯倫十五歲時就已寫出。換言之,整部作品的主要精神與意涵,早在他十五歲時就已奠定,後來只是在修飾氣韻及轉譯英文。

紀伯倫的其他文學作品當然也有文學上的價值,但顯然奧修是從他心靈體驗的角度在評斷,所以也就會貶低其他作品。畢竟,全世界有那麼多文學家,可奧修只選了一個紀伯倫與其他偉大哲人並列。所以奧修的評斷角度並不是站在文學觀點啦!


[ 本帖最后由 Amidha 于 2005-12-29 04:12 P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0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10#
发表于 2005-12-29 20:30 | 只看该作者
恩,《先知》的确在纪幼年时期就成形了,但不是处女作啊!

“纪伯伦从青年时代就开始酝酿这部作品了。据一些资料记载,最早的稿本是他在黎巴嫩用阿拉伯文写下的,这时他才十八岁。二十岁时,他在美国波士顿,曾给母亲读过他写下的《先知》。”

这是伊宏先生的《东方冲击波——纪伯伦评传》,从这里来看,《先知》不是最早开始写的,估计是《草原新娘》等短篇哦~~(算啦,又不是考古学

但是以《泪与笑》的水平来看,20岁左右的纪伯伦如果当时写作《先知》,是不会有深远影响的。所以所有之前的作品可以看作尝试,而《先知》是定稿了哦

如果纪能活到歌德那个年龄,我们还会看到《先知之死》,《莎士比亚》等作品啊~相信会比《先知》更出色!但是遗憾!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19 00:43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