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99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对康拉德作品的研究成果

[复制链接]

1

精华

1081

帖子

3416

积分

牧场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0 1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国内对康拉德作品的研究成果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1857-1924)以其非凡的创作成就与艺术主张,在20世纪文坛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一席。1998年兰登书屋评选出的20世纪100部英语经典小说中,康拉德的小说独占了4部;在评选出的20世纪10部影响最深远的小说中,他的5黑暗之心6也榜上有名。在国外,康拉德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当代文学批评的各种声音似乎都在康拉德那里得以回应,康拉德的小说成为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理论的极佳注脚。在全球化语境下,康拉德作品的文化多元性为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一位有着国际影响的小说家,康拉德自然也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回顾康拉德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助于中国的康拉德研究走向深入"本文梳理了康拉德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状况,并侧重考察了他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康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国外文学、文化的精华,康拉德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进中国读者的视野。我国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康拉德进行译介的背景或动机至少有两点:首先,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理性反省与对人类本性的深层剖析正好迎合了当时中国读者的心理需求,引起了共鸣;其次,在艺术形式方面,康拉德对小说形式的革新!对小说使命的探索,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极大兴趣。上海的北新书局最早推出了梁遇春翻译的康拉德的小说《青春》(1931)和《吉姆爷》(1934)。随后,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关琪桐翻译的《不安的故事》(1936)、袁家骅翻译的《黑水手》(1936)与《台风及其他》(1937)等作品。古今出版社则于1943年出版了柳无忌翻译的康拉德的处女作《阿尔迈耶的愚蠢》。
    康拉德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在三十年代达到了第一个高潮,一些中国学者对包括康拉德在内的欧美现代派作家和作品进行了评介。梁遇春在《青春》的“译者前言”中介绍康拉德时说:“他的著作都是以海洋为题材,但他不像普通海洋作家那样只会肤浅地写海上风浪;他能抓住海上的一种情调,写出满纸的波涛,使人们有整个的神秘感。”从40年代到70年代末,受国内动荡政局和左倾思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康拉德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几乎中断。
    80年代以来,康拉德的译介迎来了第二次高潮,而且其成就远远超过第一次。1982年第2期《外国文学季刊》发表了黄雨石翻译的《黑暗的内心深处》,预示着康拉德作品译介第二次高潮的开始。两年后,该小说经过译者自己全面校改,以《黑暗深处》为书名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中篇小说后来还有至少5个中译本,如《黑暗的心》(智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和《黑暗的心脏》(王金玲译,小说出版社,1998年)等。中国学者对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吉姆爷》倾注了同样多的热情。这部小说最早是梁遇春翻译的, 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发行。就所得到的资料来看,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这是康拉德惟一的一部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的作品。这可能得益于50年代末中国大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这部小说还有《吉姆老爷》(蒲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等7个中译本。
    80年代以后,康拉德的大部分中短篇小说被译成了汉语,或者见诸报刊,或者结集出版"1985年,《外国文学》分别在第1期和第9期发表了刘新民翻译的《告密的人》和尧雨翻译的《-水仙号.上的黑人》同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由袁家骅等翻译,赵启光编选的《康拉德小说选》。其他“康拉德小说集”还有朱炯强先生编选的《康拉德精选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薛诗绮翻译的《康拉德海洋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和隋刚等编选的《康拉德短篇小说选》(外文出版社,2000年)等。
    新世纪以来,康拉德的其他小说在中国相继面世。仅在2000年这一年,我国出版界就翻译出版了《金箭》(张梦中译,北岳文艺出版社)!《海隅逐客》(金圣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和《大海如镜》(倪庆饩译,百花文艺出版社)等3部作品。另外,他的《诺斯托罗莫》(刘珠还译,南京译林出版社)和《间谍》(张健译,外国文学出版社)的中译本分别在2001和2002年出版发行。
综上所述,在康拉德作品的译介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给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值得一提的是,翻译康拉德的作品有相当的难度,他那带有异国情调的“晦涩”而优雅的语言与别具一格的叙述手法,使得在翻译过程中难以传达原文的神韵。
    简要地介绍以下9种国内学者对康拉德展开研究时所运用的文学批评理论或切入角度:
        1).道德批评。
    90年代初期,国内很多学者倾向于从道德的角度对他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徐晓雯认为:《吉姆爷》是一部极富道德寓义的现代主义作品。当然,学者在探讨康拉德小说的道德教谕时,没有忘记他的艺术追求;
    2).精神分析
    我国评论界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成果,拓宽了康拉德研究的视野。苏福忠和郁青将文本的解读与他的生平经历联系起来,对康拉德进行精神分析。陈红则着重分析了康拉德人格与作品中存在的二重性;
    3).存在主义解读
    还有学者另辟蹊径,对康拉德提出了存在主义的解读。如刘象愚认为康拉德,在作品中表达了某些存在主义的思想;
  4).叙事技巧分析
  康拉德之所以引起评论界的撼动,除了他对殖民主义的强烈反省和批判意识外,还有他小说叙事形式上的伟大革新"所以用叙事学的理论来分析康拉德小说的叙述结构和多重视角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方面,高继海对康拉德小说的叙事技巧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探讨;
  5).巴赫金主义解读
  读者普遍认为康拉德的作品表现出了一种“不确定性”和“悲观性”,宁一中却读出了康拉德小说中幽默的、喜剧性的一面,他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研究了康拉德作品,特别是《吉姆爷》中内蕴的狂欢精神;
  6).女权主义批评
  康拉德小说涉及的大都是排斥女性的男性世界,因此,包括《黑暗的心》在内的小说自然成了女权主义批评的对象。批评家从女权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康拉德的小说充满了男权意识;
  7).后殖民主义批评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切入,是近几年来解读康拉德的时髦做法。傅俊和吕伟民等解读了《黑暗的心灵》和《吉姆爷》等小说中的殖民话语;
  8).种族主义批评
  与后殖民主义紧密联系的是关于康拉德小说是否存在种族主义意识之争。国外文学批评界就康拉德的小说是否带有种族主义色彩这一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针锋相对的争议:以钦努阿•阿切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康拉德是个“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者”;以塞德雷克•瓦兹为代表的批评家的观点则截然相反。国内的赵海平综合了二者的观点;
  9).影响研究
  一些学者试图发掘康拉德对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启示,以期在中外作家的比照中更好地理解康拉德其人其作。郁青考查了康拉德对索尔•贝娄的深刻影响,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王润华教授比较了老舍的《骆驼祥子》与《黑暗之心》的结构,肯定了康拉德对老舍的影响(关于康拉德对老舍的影响)。
  除了报刊杂志上已经公开发表的康拉德研究成果之外,最近十几年来,不少硕士、博士论文以康拉德为选题,如王松林撰写的《论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1989)》,是较早的一篇研究康拉德的硕士论文,探讨了《吉姆爷》的叙事距离和间离效应。此外,有三篇博士论文——隋刚的《康拉德和艾略特的主题表现和意象运用的比较研究》(1992)/徐晓雯的《黑暗中的微光:约瑟夫•康拉德在其小说中对精神孤独的抗争》(1994)/宁一中的《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吉姆老爷〉解读》(1996——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康拉德做了比较深入而有益的探讨,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中国的康拉德研究。
  受国外文学批评思潮的影响,近几年来国内的康拉德研究重心由文本分析转向了文化批评,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康拉德小说涉及的种族!民族!性别和阶级等问题。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1

精华

1081

帖子

3416

积分

牧场主

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3:49 | 只看该作者
康拉德作品的翻译,据我所知,还有《在西方的眼睛下》、《机缘》和《流浪者》没有中译本。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7

帖子

66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3#
发表于 2011-3-12 11:1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自己翻译出版
一本好书是一个艺术大师宝贵的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可以铭记和珍藏的血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7

帖子

91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4#
发表于 2011-9-29 16:28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他的《黑暗的心脏》,另外《吉姆老爷》也不错,他的笔下丛林、荒原都有声有色,人物塑造鲜明透彻,很有感染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

帖子

3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5#
发表于 2014-1-21 05:32 | 只看该作者
康拉德的英文运用得出神入化 句子结构复杂 翻译有相当难度
目前比较常见的译作主要是《黑暗的心》和《吉姆爷》两种
黑暗的心我认为智量的译本不错

点评

确实,英语作为康拉德的第三语言,是一种奇迹。这对英语不好的同学也是一种启发。他是因为热爱,才会孜孜以求,把英语文章写得如此深沉有力而伤感化,有时如大海的深邃,有时又如夹杂着冰雹的暴风骤雨的力量。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 2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81

帖子

3416

积分

牧场主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55 | 只看该作者
rikujun 发表于 2014-1-21 05:32
康拉德的英文运用得出神入化 句子结构复杂 翻译有相当难度
目前比较常见的译作主要是《黑暗的心》和《吉姆 ...

确实,英语作为康拉德的第三语言,是一种奇迹。这对英语不好的同学也是一种启发。他是因为热爱,才会孜孜以求,把英语文章写得如此深沉有力而伤感化,有时如大海的深邃,有时又如夹杂着冰雹的暴风骤雨的力量。

《黑暗之心》智量、黄雨石、王金玲的译作,台版何信勤的译作我都有。相较而言,黄雨石的译本质量已得到公认,智量也偶有佳句,台版译风不拘一格,很有诗味……但评论家把《黑暗的心》排在《诺斯特洛莫》、《密探》和《阴影线》、《台风》之后,认为这个原本成功的故事,由于作者已经成功的用视觉表达了自己的非凡感受,但他又画蛇添足,想用某种新语言作出言简意赅的表达,从而就表现得空洞乏力,略显单簿,比如库尔茨的那声多余的感叹,还有他女友的矫情(我倒认为这个反讽的运用还是高明的);此外,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描写木桩上悬挂的人头,简直是生动有力的典范和神来之作;还有那有冒险热情的小俄国人、神圣化的女酋长(库尔兹的情人),都是很好的象征表达,刻画的非常成功。《黑暗的心》确实是那种里程碑式的作品,库尔茨让我想起了劳伦斯的《死者》。

点评

虽然康拉德自己似乎不太喜欢,但我在读康拉德的时候常常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深刻的心理描写、挥之不去的道德诉求、主人公与自身内心的较量、贯穿始终的惨痛感等等。无论是与同代人还是前辈相比,康拉德在英语小说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4 15:52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5

帖子

51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7#
发表于 2014-2-11 04: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西方文学在关注心灵方面达到世界文学的巅峰。这是西方人资本积累两个世纪后的一次清算。海外扩张,掠夺资源下的繁荣,二百年后,你听,大海在咆哮,你看,火山在喷燥。你尝,HN79在变异,你想,妖娆的躯体在吞噬着我们的道德情操。闻不到花香,沒有了依靠,春草吹发下的地方,一只小虫子,从冻僵了的土层里慢慢苏醒,英法德美西荷葡奥意中日,十国联军也阻挡不了你的破土而出。出后就当化为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58

帖子

190

积分

habitant

Rank: 3

8#
发表于 2014-2-11 05: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康拉德,属于传统思想派作家,但其写作手法非常后现代。两者完美结合后,康拉德的现实意义便是唤醒血的贪婪,敲击心的麻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

帖子

6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9#
发表于 2014-7-4 15:52 | 只看该作者
Giorgio 发表于 2014-1-22 22:55
确实,英语作为康拉德的第三语言,是一种奇迹。这对英语不好的同学也是一种启发。他是因为热爱,才会孜孜 ...

虽然康拉德自己似乎不太喜欢,但我在读康拉德的时候常常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深刻的心理描写、挥之不去的道德诉求、主人公与自身内心的较量、贯穿始终的惨痛感等等。无论是与同代人还是前辈相比,康拉德在英语小说中都是独树一帜,因为他像早期殖民者一样敢于把疆域拓宽到常人不敢触及的心灵边缘、灵魂深处,而不是像狄更斯、伍尔夫和EM福斯特那样,舒服地蜷缩在大英帝国温暖惬意的炉火旁,对窗外的暴风雨兴致寥寥。冗长的句子或许正是他沉重性格的体现:他是一个无法轻松愉快地思考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

帖子

6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10#
发表于 2014-7-4 16:03 | 只看该作者
The Secret Agent据说是康拉德最幽默的作品,但我读了以后只感受到近乎虚脱的无力感,其本质是非常绝望消沉的作品,是在对人类丧失了一切希望后开的黑色玩笑,就好像Nostromo耗尽了康拉德身上一切和命运抗争的希腊悲剧式的英雄气概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康拉德是比陀思妥耶夫斯基还要阴沉的作家,因为后者好歹还留下了一些对上帝的祈望,而救赎却几乎从不曾在康拉德的世界里出现过(Jim是典型,而Kurtz虽然是自己作的死,但也很可悲)。
至于狄更斯——尽管康拉德自己说过很喜欢他的作品——但我实在看不出狄更斯的温馨生活和康拉德的黑暗领地有任何相似之处。这两个作家的世界观完全不一样,莎士比亚(悲剧和罗马剧)给我的感觉还相近些。无独有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自称很喜欢雨果和狄更斯……

点评

The Secret Agent我刚好又看了一遍,这是第三遍,我终于有理由承认,这是康拉德非常出色的作品了。对于康拉德的特点,我认为有两样促使他和其他的作家具有不同之处: 1.感伤主义。有一天我忽然自言自语的冒出了一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0 2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4-24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