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0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牧场1周年] 2016夏 芦笛理解与思考活动:俄耳甫斯的冥府寻妻

 关闭 [复制链接]

1

精华

1081

帖子

3416

积分

牧场主

1#
发表于 2016-8-26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支持牧人的帖子。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081

帖子

3416

积分

牧场主

2#
发表于 2016-8-26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神话:

1. 在你看来,俄耳甫斯回头的原因是?
不自信,信心动摇。因为在一个人孤独的内心里,不管是命运的允诺还是妻子的忠诚,对他来说都是未知的,人甚至不熟悉自己;即使是感情真挚如此的夫妻也是如此。也许是因为两人之间没有经历过必要的苦难,本质上双方其实仍是独立、陌生甚至是敌对的,根本不可能完全把握住对方,更不可能真正走入对方的内心最深处。
另一个原因可以理解为好奇。因为这个时刻,他才有机会窥视对方隐藏的巨大秘密。

2. 俄耳甫斯所对抗的是?
命运。因为他自信他的艺术才华可以让他获得命运女神的青睐,事实也确实如此。

3. 冥王为何给凡人俄耳甫斯带走妻子的机会?
主要是艺术的力量。因为冥后已经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而复仇女神也是第一次流泪,也就是说,在维吉尔的主题中,复仇女神从愤怒到止怒也是一个关键,而且这个细节被模糊虚化了,用来增加故事的延展——欧律狄刻到底是因何被寻仇?故事可吸引人探索下去,树型发展,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俄耳甫斯的悲伤感动了地狱的神灵,意志又是如此的坚决,加之自己也身世不凡,既是强大的阿波罗的儿子,也等于是比冥王权力更大的宙斯的孙子,冥王也要考虑到这一点。于是也就顺应形势,并博得了一个怜悯的美名。

4. 俄耳甫斯的音乐,使他获得又失去了欧律狄刻,在神话里有何象征?
艺术升华的最大奇迹是能够夺得生命,但同时艺术也能毁灭生命。也许艺术和生命就是矛盾和不可共融的,关键时刻需要有所取舍。

5. 神话的结局中俄耳甫斯被女祭司杀死,寓意是什么?
苦难与享乐的对抗;苦难才是艺术的源泉,纵情只会毁灭美、灵感以及艺术。
另有说法是俄耳甫斯后来逐渐沉湎于男色之中,并无视酒神的女祭司的美貌引起了激烈的报复。第三种理解则是说他一直保持着对死了两次的妻子的思念,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很优秀的诗歌,深一点讲,他的妻子已不幸成为了他不断追求的灵感和荣誉一件可利用的工具,从而造成了他感情上的不完美,荣誉是第一位的(爱的是自己),思念是第二位的,这种倾向遭到了狂热的女权主义者强烈的愤慨。

6. 神话叙述的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
还是里尔克。关于地狱的描写,像“隐秘的银脉”、桥“横跨虚空”、“还有那阴郁的灰色大湖,悬在不可测度的深渊上,犹如雨天低覆的黑云。穿过驯顺的荒野,一条小径苍白蜿蜒……” 暗部的描写非常的凝练、幽邃。其次是关于欧律迪克内心感受的描写,像自己的再生的感受,像个新生的婴儿,“她的手已远远不习惯于婚姻,”赫尔墨斯牵着她的手都让她不舒服,像一个“可憎的吻,”这已经不是原来的她了,说明了失去的就不可能再得回的道理。“她是源头,她是根……”这些精湛的句子在里尔克的其他作品中也出现过,这种描写方式可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启发性。

二、诗歌:

1. 四位诗人如何描写回头的一瞥?
维吉尔:
他竟然忘了!停下来,回头看了一眼
微光里的欧律狄刻,他生命的生命!
——所有的努力顿时殒灭,地府的约定
岂容违背?阿佛纳斯山谷响起三声雷霆。
奥维德:
已经离地面不远了:这时候
俄耳甫斯怕她会改变心意,急切地
回头看了她一眼——她立刻倒飞而去。
里尔克:
他站在那儿,
看见荒野间的那绺小径上,
神的信使黯然地转了身,
跟在那个小小的身影后面。
她已经开始往回走,
拖曳的尸衣迟滞了她的脚步,
她迷茫,轻柔,出奇地安静。
米沃什:
结局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他回头。
后面的路上一个人也没有。

2. 奥维德与维吉尔对待这则神话的态度有何不同?
维吉尔的神话基本保留了希腊神话最古朴的原貌,这是史诗的价值体现。按照诗中的叙述,俄耳甫斯只是忘了不能回头,古希腊神话也是很同情自然的人性,而且认为这“本可饶恕”。他将这对夫妻的命运归结于神的怒气,按他的思想是需要“赎罪”以及将问题都交给神灵来解决的原本的宗教思想,与《埃涅阿斯纪》的主旨是一致的。
奥维德也强调神的权利的强大,无法对抗。但他和维吉尔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说理性。想要和神在辩论上抢占上风,按说是不可能的,但他的逻辑思辨能力在他的文章里成了他的特点,是他那个时代的成果的展示。同时,这里面还有一些怀疑主义的成分则是非常可贵的,除了但丁有明显的继承外,只有处于十九、二十世纪之间的康拉德的作品里才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如《诺斯托罗莫》、《黑暗之心》的主人公和《间谍》里面的维罗克夫人,最后都被剥夺掉神圣的外衣。

3. 两位现代诗人与两位古典诗人的表现方式有何差别?
古典诗人在这个主题中强调的其实是写实,叙述上符合感官的真实,在场景的渲染上也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喻,因而显得生动活泼。维吉尔的在地狱里的神仙被感动的场面的描写也花了很大功夫,不遗余力,属精彩的部分,但在神仙如何被感动这方面却没有力度,有点像但丁对于天堂的盛大场面“不能描述亲眼所见之万一”,表达缺乏力度,修饰就显得空洞,“美到无法形容”、“难以言状的神秘”之类的措辞本身就是一种写作上的不良习惯;
而在这方面,奥维德也同样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不能真实的罗列出一点:他的音乐和歌声,既是不能感动神灵,可他该如何感动正在阅读的读者呢?我们知道,读者的情绪本来是能够被调动起来的。
里尔克跟其他三位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描写的视觉,他是以欧律狄刻的视觉在描写这次失败的旅行的。他的凝练的内心感受力对我们大家都是一种启示,比如,神灵的感动,可不可以用某些令人感动的、凄凉惆怅、无望的挣扎、不幸的场景,以及内心的强烈感受来表达呢?
米沃什在吟唱上弥补了古典诗人的缺陷,尽管这些赞美不一定能感动冥后,或者读者。从笔法的洗练程度上看,能胜任这项描写的我认为是维吉尔和里尔克。

4. 里尔克着重描写了欧律狄刻,有何寓意?
熟悉里尔克的人可能知道,里尔克的诗作多善于探究死亡的主题,他迫切想要亲近、接近死亡,研究应该如何更好的“走向死亡”,如何准备,以此来获得另一种“新生”。
臧棣说,写作于里尔克而言是“为了获得骄傲的能力”。据说他的《杜伊诺哀歌》中的杜伊诺是但丁创作《神曲》的地方,里尔克可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比肩这位文学上的至尊,就像奥维德之于维吉尔,他想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但丁的地上乐园、天堂之旅,贝蒂丽彩的形象基本上还是写实,容貌如昨,没有打破自己的预期想象,也没有陌生感以及缺憾(要知道缺憾的结局是现代主义作品更愿意采用的),或者说没有变,里尔克在这里也是刻意求变,得承认他这样做是取得了成功的。
此外,里尔克的这种描写其实也是一种返璞归真,传统的继承。因为,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为了到地府探问泰瑞西阿斯自己未来的归程,他也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但亡魂是没有记忆的,除非让她喝到黑色的羊血;还有埃涅阿斯想要拥抱父亲,父亲三次躲过,像一阵风。也许是这些地狱场景的真实描写也启示了里尔克(从而也说明真正的首创是很难的)。

5. 米沃什略带诙谐的倒数两段如何理解?
一种对时代的反讽。苦难中的辉煌梦想,抵御不了现实的享受的诱惑,诸神早已离我们远去,预示不会再来的悲观情绪。

6. 读完这篇文章,你是否有不同意作者之处?
对这则神话的结局,还是感到不太满意之处,因为这和最大众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最终是如出一辙的,是否可以选用一种有残缺美的情节安排,比如像阿芙洛狄特和阿多尼斯,丰饶女神德墨忒尔和她的女儿珀尔塞福涅,期待更令人憧憬。

7. 你会怎样诠释或改写这则神话?
神话本身就像一块天然的宝玉,是神的杰作,不可复制,任何的改动都会破坏她原有的美,过度的诠释也是如此。但神话应该延续,在符合它的主旨的前提下,也许死过两次的欧律狄刻还没有死够,可以再死一两次,故事不应该结束。俄耳甫斯也可以采用“偷”的方式,通过刺激的冒险,恢复了两人的人间夫妻生活。然后,两人并没有预想中那么样的感受到幸福,渐生隔阂,欧律狄刻选择了第三次死,让俄耳甫斯追悔莫及……不幸更能吸引人。最后,每年有一个固定而短暂的时刻,为了让亡灵在空中经过并俯视他,向他祝福,瞬间的一瞥,他需要艰难的做非常多、非常多的祈祷和准备。
……——自然已让人乏味,但风景中的你,却让我回味不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6 22:03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