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mlf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伟大的作曲家

[复制链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5:00 | 只看该作者


老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1804-1849)
  奥地利作曲家,是“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父亲。早年从师学习小提琴,二十一岁自组乐团,是维也纳圆舞曲体裁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五十余首圆舞曲,另有大量的进行曲和波尔卡舞曲等。

  他代表作品为《拉德茨基进行曲》和《安娜波尔卡》等,其中《拉德斯基进行曲》是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压场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5:01 | 只看该作者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
  浪漫乐派到了罗勃·舒曼手中臻至开花结果。舒曼本人反应了浪漫乐派的种种特质,他善于幻想、内省,在精神上与当时的文学活动相契合。他是革新者、批评家、为新鲜事物摇旗呐喊的运动家,也是做曲圣手。他早期的音乐几乎摒弃所有旧体制, 后期则重拾传统中的交响曲及四重奏。他是坚决反对古典乐派的先驱, 即令他是出众的理论专家,且音乐知识也决不下于当时任何音乐家,但是先前存在的形式对他而言是毫无意义的。他明告世人:所谓形式并不是为了服务学院派的人物而存在,而是为驰骋湍流的创作之心而生; 纯然的乐念即能塑造自己独一无二的形式。体制虽小, 但是结构紧密完整,又能捕捉并尽情发挥思想的形式, 就是它本身的美学评价。音乐的气氛、色调、暗示、联想--这些在舒曼心中,比起创制丝毫不爽的赋格、回旋曲或奏鸣曲等更重要。无论他的音乐如何变化,总是不脱诡鹬善变的气质、万花筒般的结构与情绪、纯挚的性格反映, 以及强烈的主观意识。虽然身兼乐评家的舒曼很能理解其他作曲家的观念,并对公众解释说明, 但能理解他的作品的人却不多见。他所欲传递的信息早已逾越了传统的界限, 而且太个人化了。他也深明此点; 但其创作除了追随天赋倾向外,其他都写不出来。无论如何,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旋律家,能轻易写出美妙而又通俗的音乐,取悦世人的念头始终未曾出现在这位理想家的脑海里。

  如果把舒曼音乐中不合传统的部份略而不提, 他的音乐仍然令人难懂。问题就在藏纳于音乐中的作曲家性格, 因为他所写的都是自传性的音乐。而舒曼本人往往对自己的音乐也不甚了了,有些作品甚至是在近于恍惚的状况下撰写成的。舒曼首先编曲, 阅毕再赋上名称,这是他的一贯程序,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写成后才命名。所谓的名称也只是让听众对作曲家的情感有线索可循,并不希望听众把它当成曲中故事的指南。

  舒曼与萧邦同样以撰写钢琴曲起家,他最先写成的二十三首作品即是完全供钢琴独奏之用。这一系列作品包括了三首奏鸣曲, 以及一首三乐章的 C大调幻想曲, 后者勉强也可以算是奏鸣曲, 其馀大部份则是小品之作。我们在舒曼的钢琴曲里全然不见夸示于人的乐句段落, 也不见流行于当世俗丽的八度音阶和完美的指法展示, 因为他对卖弄而卖弄的伎俩嗤之以鼻。舒曼的钢琴曲时而酣畅婉转, 时而诗意盎然, 时而高贵雍容,时而亲切可喜。舒曼独具的音乐魅力实难以笔墨形容, 尽管其中不乏古怪的安排--诸如切分音、擅改的七度和弦、稠密的结构--却无伤于全局。

  舒曼从钢琴曲转攻歌曲, 并于1840年写成了一连串成功的联篇歌曲集, 以及几首单独的歌曲。编号24『海涅诗歌曲集』、编号39『艾辛道夫诗歌曲集』、『天人花歌曲集』、『女人的爱情与生命』、『诗人之恋』。人们把『诗人之恋』的16首歌曲与舒伯特『冬之旅』提升到组曲的最高地位。舒曼正巧补舒伯特之不足。他扩充了艺术歌曲的概念, 把钢琴提升为更能体贴入微的音乐夥伴, 在乐曲前后增添钢琴序曲与终曲。

  尽管舒曼四阙交响曲在完成之始就有评论家指出其结构上与管弦乐配乐上的瑕疵, 但是它们的声势却能在乐坛上历久不衰。世人咸信舒曼在奏鸣曲形式的桎梏下窒碍难行, 他的转折过门极其困难淤滞,展开部笨拙疏阔, 不怎么高明。如果不进一步追究的话, 舒曼的交响曲尚称富有新意,还有他在主题的连贯上也别出心裁。这个长处在只有一个乐章的第四号 D小调交响曲中表现于极致。学者们或许要挑剔总谱上种种缺失, 蒙昧的作家们也或许要把舒曼和贝多芬的交响曲摆在天平的两边, 就此贬低舒曼一生的成就,但是如果听众肯坦然接受舒曼交响曲的原貌的话, 仍然会觉得它们不失为十九世纪最具独到思想的创作。

  舒曼被人遗忘的作品, 已经多到令人不敢置信的地步。他并不是一位可以满足所有人口味的作曲家。舒曼这位浪漫派健将, 也是最个人化、最不客观的作曲家, 恰好与1918年以后主宰西方世界的审美风潮南辕北辙,不能相容。尽管舒曼很少让人联想到「纯而不杂」一词, 但是他的一切都是以此为准据--包括了他的生活、爱情、教育、正直、思想以及他的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3#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5:01 | 只看该作者


弗朗兹·冯·苏佩
(Franz von Suppe,1819-1895)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祖籍比利时人,后迁居意大利。少年时代已擅长演奏长笛,十三岁学习和声,十四岁开始作曲。后随母迁居维也纳,并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主要担任维也纳各大剧场的指挥职务。

  其创作风格轻松明快、优雅动听。作品以轻歌剧、喜剧配乐和舞剧为主,共计二百多部。他是维也纳轻歌剧体裁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为轻歌剧《轻骑兵序曲》,《诗人与农夫序曲》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5:02 | 只看该作者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Alessandro Scarlatti,1600-1725)
  意大利作曲家。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代表人物,曾先后在罗马和那不勒斯提任乐长。1702年回到罗马,在教堂圣咏团中工作,同时为佛罗伦萨的显贵提供歌剧新作。1708年起任那不勒斯斯圣渥诺弗列奥音乐学院院长。此后不断往来于那不勒斯与罗马两地。

  作有歌剧一百十五部(代表作有:《皮罗与德米特里奥》、《米特里达特.欧帕托尔》、《蒂格兰》等)。清唱剧一百五十部,康塔塔六百余部,以及弥撒曲,经文歌、受难曲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5#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5:02 | 只看该作者


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1825-1899)
  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将源于德国南部性格温和的连德勒舞,改造成为结构简单、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音乐体裁,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6#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5:03 | 只看该作者


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f Strauss,1827-1870)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之弟,本职为建筑工程师。1853年开始从事指挥和作曲,后任宫廷舞会的指挥。作品以钢琴小品和舞曲为主,共计三百余首,风格与小约翰.施特劳斯极其相近。

  代表作品为《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天体音乐圆舞曲》以及同其兄小约翰·施特劳斯共同创作的别具一格的《拨弦波尔卡》舞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7#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5:04 | 只看该作者


葛塔诺·唐尼采蒂
(Gaetano Donizetti ,1797-1848)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先后在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和波罗尼亚音乐学院就学。三十年代中期起,任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对位法教授和院长。后旅行欧洲各国,不断创作歌剧。其早期歌剧受罗西尼影响较深,三十年代起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旋律醇美,技巧华丽,具有鲜明的戏剧效果。

  1835年在那不勒斯上演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充分显示出他的戏剧才能和歌剧舞台技巧,令他一举成名。罗西尼脱离作曲活动和贝利尼的去世,使他成为当时意大利歌剧舞台上的重要人物。许多著名歌唱家之所以蜚声遐迩,是和演唱他的作品分不开的。

  一生写有六十五部歌剧,体裁广泛,风格多样,有抒情浪漫歌剧、喜歌剧、法国“大歌剧”类型的历史歌剧等,代表作还有《爱的甘醇》、《帕斯夸莱先生》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5:04 | 只看该作者


理查德·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  
  瓦格纳是个可怕的人物。他是个谎言家,骗子,夺人妻者,败家子,背叛朋友的人。他反犹太主义,反天主教,敌视法国。他既不道德又不名誉。音乐界最不讨人喜欢的人。当然,他同时也是一名不可思议的音乐天才。喜欢瓦格纳这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否认他的才华几乎也同样是不可能的。专家们几乎一致同意,他有一个足以弥补一切的重要特点:相信自己以及自己将创造的音乐,无论存在着怎样的崎岖和障碍,也不管他人的意见或反对。

  如果说浪漫主义的关键部分是唯情论,那么瓦格纳可以为证。如果是实验论,瓦格纳可以为证。如果是对传说和神话的关注,他亦可为证。如果是音色,他仍然可以为证。对于那些崇尚旋律的人们,瓦格纳在他的歌剧中提供了:“无止尽的旋律”。但是,不同于受人声主宰的传统意大利歌剧,在瓦格纳的乐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管弦乐,正是它,唤起过去,预视未来,并统治着情节和角色。

  瓦格纳深深沉浸于神和英雄之中。他出生于莱比锡,是一个法庭职员的儿子,深受一位学者式的叔父的影响,孩童时便喜爱莎士比亚,歌德,但丁及希腊神话。14岁时他写了一部充满暴力,爱情,幽灵和巫术的悲剧。学习了一些管风琴课程之后,他开始酝酿自己的音乐理论,将他的戏剧转化为歌剧。作为一位音乐家,他经过大量自学,但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哲学时也选修了音乐理论课程。

  瓦格纳在中年时卷入了正在欧洲沸腾的1848年革命。他逃离德累斯顿的家前往魏玛投奔李斯特,随后移居苏黎士寻求避难。这时,36岁的他写下了他的“浪漫”歌剧,但并非“乐剧”。


热门排行
管弦乐作品
齐格费里德牧歌
歌剧选段:
选自“特里斯坦与宜索而德”“爱之死”
选自“女武神”“女武神的骑行”
歌剧序曲与前奏曲:
选自“纽伦堡名歌手” “序曲”与“第三幕前奏曲”
选自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与“第三幕前奏曲”
声乐作品
歌剧:
尼伯龙根的指环
莱茵的黄金
女武神
齐格费里德
诸神的黄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9#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5:05 | 只看该作者


卡尔·马力亚·冯·韦伯
(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  
  瓦格纳称韦伯为“德国作曲家中最具德国特色的人”。

  罗西尼说,韦伯的歌剧杰作使他痛心。

  韦伯留下的作品不多,而且大多不令人感到遗憾。

  韦伯是瓦格纳的主要先驱,他是第一位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巡回演出的杰出钢琴家,器乐作品的早期天才和首批最优秀的“独裁”指挥之一。

  他还是一名精于石印的巧匠,莫扎特的妻子的表兄弟,尽管这两个事实都并不特别重要。

  韦伯只活了39岁,1826年去世,比贝多芬早一年,比舒伯特早两年,而瓦格纳,舒曼,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和威尔第当时都只有10余岁。有两位德国作曲家代表19世纪的德国歌剧:瓦格纳,他是“乐剧”的英才和创始人,独树一帜;还有就是韦伯,他是瓦格纳的先驱。韦伯写出了罗西尼提到的著名民间歌剧《自由射手》,时年34岁,而瓦格纳年仅8岁。该剧的巨大成功足以将欧洲注意力的焦点从意大利歌剧转向德国歌剧。

  韦伯作品中上演最多的要数由名叫《邀舞》的钢琴曲改变而成的管弦乐曲,它由数种优雅的圆舞曲曲调混合而成,写于1819年,而柏辽兹22年后将它改变成一首正式的管弦乐曲。

  但是韦伯和格鲁克以及可能还有蒙特威尔第第一第二位作家一样,他的列入排行帮主要原因不是因为音乐本身,而是他对音乐发展作出历史贡献。就蒙特威尔第,格鲁克和韦伯而言,这种贡献就是歌剧。

  韦伯作为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完成了他的主要使命:使德国音乐摆脱了意大利歌剧的主宰。他于格鲁克去世的前一年诞生,这为德国作曲家对歌剧进行了改革,但是他是用意大利文和法文写作的。除了《自由射手》外,韦伯的歌剧包括《欧利安特》和《奥博龙》。当时的评论家们并不看重《自由射手》,但公众从一上演就喜欢它,而且好几位作曲同行也是如此。

  韦伯生于奥登堡的奥伊达城,父亲是一个旅行剧团的提琴手,他恨不得将音乐灌注到儿子的脑子里。韦伯自幼学习钢琴,11岁时在海顿富有天才的弟弟Michael之下学习。在慕尼黑学习期间,13岁的韦伯写了两不歌剧。其中的第二部搬上了舞台,但未成功,第三部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在维也纳继续深造后,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布勒斯劳担任歌剧指挥和作曲,但又未能如愿以偿。后来他断断续续的从事指挥和作曲,直至在布拉格担任3年的歌剧指挥(时年27岁),然后前往德累斯顿指挥德国歌剧。不久受聘于德累斯顿并终生在那里任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2393

帖子

721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70#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5:06 | 只看该作者


居塞比·威尔第
(Giuseppe Verdi,1813-1901)  
  缺乏音乐才能。这是米兰音乐学院对威尔第所作的评断。

  尽管米兰音乐学院将他拒于门外,但若把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削减到只剩下两名,那将是威尔第和瓦格纳。

  还有一些技巧高超的歌剧作曲家,他们也都创作出辉煌的音乐和震撼人心的剧情,但只有威尔第和瓦格纳这两位,是出类拔萃的。几乎所有音乐界人士承认在瓦格纳的乐剧中表现出的高超的管弦乐,心理顿悟和深刻的智慧;但几乎所有人都认同威尔第的旋律美,天才的戏剧效果,激动人心的真理和人类的激情。当你听了瓦格纳5个小时的《女武神》之后,会感觉像是目睹了一场划时代的事件;而当你听完威尔第的《茶花女》,却能亲身感受到悲剧和美。两位作曲家出生于同一年,一位支配了整个欧洲(除了意大利),另一位在意大利有着神一般的统治地位。

  第三位第一流的歌剧作曲家是莫扎特。但由于他的杰出表现并不限于歌剧,在其他的音乐类别也迭有佳作,像这样一个音乐全才,就不在歌剧专家的专门评价之列了。威尔第一生中写了大约30部歌剧,以1839年的《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开始,而以1893年《福斯塔夫》这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谐歌剧之一作为结束,当时他即将过80岁生日。他的4大名作中有3部是在40岁左右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创作的:《弄臣》,1851年;《游吟诗人》,1853年;《茶花女》,1853年;第4部《阿伊达》,则是在大约20年后写的。威尔第另外两部极负盛名的歌剧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两部,许多专家认为这不仅是他最优秀的两部作品,而且也是使他的崇拜者对他的评价从“出色的歌剧作者”晋升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是改编自另一位天才莎士比亚的剧本--1887年的《奥塞罗》和1893年的《福斯塔夫》。

  威尔第于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隆高勒,比在莱比锡出生的瓦格纳晚5个月。他的父亲是当地旅馆的老板和杂货商。这是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民家庭。父亲打发他到附近布塞托一个鞋匠家去住,他在那里学习管风琴,并在镇上管弦乐团工作。当他被镇民送往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却遭到拒绝,被拒原因是他的岁数太大(超过了14岁)。从未受过训练,缺乏音乐才能。他回到布塞托,后来开始写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该剧于1839年他26岁时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歌剧取得了成功,使他获得了创作三部新歌剧的合约。

  当然,,由于他勤奋不懈的创作,他的名声也随之水涨船高,今天演出最多的四大名作--〈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和〈阿伊达〉,都是他艺术生涯中期的作品。他谱写了〈阿伊达〉之后16年健美有写过任何歌剧,然后又以最后两部震惊--悲剧性的〈奥塞罗〉和喜剧性的〈福斯塔夫〉。



入门必备:

歌剧
 阿伊达
 弄臣
 茶花女
 游吟诗人
 其他声乐作品
 安魂弥撒


热门排行:

歌剧
 阿伊达
 艾纳尼
 福斯塔夫
 命运之力
 麦克白
 奥塞罗
 弄臣
 茶花女
 游吟诗人
其他声乐作品
 安魂弥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12 07:02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