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1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话剧《九三年》:语言的狂欢

[复制链接]

21

精华

9520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12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话剧《九三年》:语言的狂欢


转自 南方周末 石岩/文


  4月27日晚7时30分,坐落于北京高校聚集区的海淀剧场。国家话剧院今年的第一出大戏、根据雨果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九三年》演到了第四场。据称,这是国话成立以来投入最大、参演人数最多的一出戏。晚6时30分起,陆续有一些背着双肩书包的年轻人出现在剧院门口。
  第一幕,众声喧哗。从幕布后面喷涌出来的是擎着旗帜和长枪短铳,厮杀、搏斗、辩论的1793年群像,红、白、蓝三色绸带自舞台顶部抖落,舞台灯光如同硝烟、红雾一样。石块和钢架构造出堡垒样的舞台道具,丹东、马拉、罗伯斯庇尔高低错落各占一隅,面对观众滔滔雄辩,说的是雨果在小说里大段描述的时代背景。
  感官还粘连在1793年的腥风血雨和喧嚣当中,舞台灯光倏尔熄灭,旋即变成墨蓝色,幕布并没有拉上,场景切换到海上。雨果用三十页篇幅层层渲染的朗德纳克海上逃生的情节被水手们“旁白”出来,多声部合唱一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语速快而密。观众听到声音,看到舞台上挣扎的肢体,往往来不及把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整合为一体,只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我主张话剧回归文学”
  “我们要把雨果的风格告诉观众。雨果是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语言非常美,极尽渲染之能事,本来可以用三句话说完的东西他非要用一大段,但他并不是瞎侃,他确实引申出很多东西。我觉得现在的观众久违了这样的台词。”导演汪遵熹说,“中国真正称得上有文学价值、能够拿出去跟世界对话的话剧太少了。台词越来越野,越来越随意。有些剧本就是一张纸,不是矿,是浅滩。从这个意义上,我主张话剧回归文学。”
  实际上,对话在原著里占的比重并不大。原著里有的是大段的政论、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世的描述。编剧曹路生刚着手改编的时候,很多人怀疑从小说到话剧转变的可能性。把叙述体的《九三年》转化成视听的《九三年》,曹路生和汪遵熹想了不少办法。
  原著中的描述、议论变成事件经历者的独白。“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同意在人类的丑恶行为面前收回她的花朵、她的音乐、她的芳香和她的阳光;她用仙境的美丽和人间的丑恶的对比来折磨人类;她不肯开恩拿掉蝴蝶的翅膀,拿掉鸟儿的歌唱;人类不得不在残杀、复仇和野蛮行为进行着的时候忍受那些神圣的美好东西的注视;人类无法逃避温和的宇宙的无限谴责,也无法逃避蓝天的深怀敌意的宁静……人类尽管破坏、毁灭,尽管杀人,夏天依然是夏天,百合花依然是百合花,星星依然是星星。”郭文的扮演者任程伟说,郭文在断头台前的这段独白是他最钟爱的台词,“郭文对世界对共和国的爱和遗憾都在那段话里了。语言很美,像诗一样。”
  “交响诗”是另一个频繁使用的手法。犹豫到底放不放朗德纳克那场戏,1个郭文面对8个郭文的化身,任程伟站在舷梯上,一个念头被提起,下面的8个化身像手指依次按过的琴键,纷纷以整齐的排比句式发表支持或反对的意见。汪遵熹说,他要让对白和独白呈现出和声、快板、慢板的节奏感和层次变化。
  朗德纳克、郭文、希穆尔登是全剧的灵魂人物,剔除其他情节,只保留三人的纠葛,《九三年》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很多人劝曹路生和汪遵熹把罗伯斯庇尔、丹东、马拉这些角色都拿掉,但是他们认为,如果拿掉,雨果的思想就流失了一大部分。因此,三巨头在巴黎“孔雀街一家酒馆”的滔滔政论被近乎教条地保留了下来,某些细节为照顾国内观众的知识背景作了变通———“我们三个人代表革命。我们是刻耳柏洛斯的三个头”被改成“我们三个人代表革命,我们是看守地狱大门的怪犬的三个头”。
  台词曾经让演员们大伤脑筋。
  罗伯斯庇尔、马拉、丹东的大段辩论里有很多诸如“雅各宾俱乐部”、“摄政咖啡馆”的名词,演员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汪遵熹要求演员把标点符号、书面语全部去掉,一气呵成把一段台词表达清楚,不准停顿。“因为演员习惯在标点处作处理。如果那样处理这个戏节奏就太慢太枯燥了。这个戏两小时,如果按照正常的语速要两个半小时。观众对具体的内容像‘危机到底是在旺代还是在国外,还是在巴黎’可能不了解,但是演员的激情和气势一定是可以领会的。”
  演舰长、副舰长的老演员说,“一气呵成式”改变了他们几十年说台词的方式。演马拉的侯延松把台词录下来,放在汽车的音箱里代替音乐,开车的时候一遍一遍的听,用十多天的时间习惯“一气呵成式”的语速。
  朗德纳克在地牢里的独白长达8分钟,扮演者郭涛拿到的台词是密密匝匝的一页半。任程伟演郭文之前“最恨诗,从来不读诗”,开始参加排练的时候导演对他的要求是“坐着把台词说完,稍微有一些定力之后才给松绑,加上一些肢体语言”。他说自己在公演的第二场才真正找到郭文的感觉,“郭文是一个理想的人物,理想的人物通常都是不存在的。怎么把他演得像一个人,有这样的性格又有那样的性格,是很难的事情。表现弱一点就觉得不够,不够一点就会觉得差得很多,过一点就会过很多。”27日晚,“郭文”三次赢得观众的掌声。第一次是行刑前和希穆尔登辩论要欧几里德造的人还是荷马造的人,郭文说:“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张开双翼。”迟疑的掌声首先在离舞台最近的几排响起来,很快扩大至全场。

  真枪实弹的“豪华”视觉
  《九三年》投资100多万,其中90万用来买国内话剧舞台上少见的电脑灯。布景的钢材用了8吨。舞美按照歌剧的体量,以“恢弘”为设计原则。据称,其“豪华”程度让排练地的中央歌舞剧团的工作人员惊讶。道具以苯板质地的“石头”和钢材为主。舞美王绍林说,法国的很多建筑都是石头的,法国封建制度也正像石块的堡垒一样;象征大工业时代的钢架在视觉上打破了纯石块的沉闷,在所指层面又和象征封建堡垒的石块形成对抗。《九三年》场景变化很多,一会儿是布列塔尼的海岸,一会儿街道、小酒馆,石头和钢架是较为中性的元素,便于自由组合,此外为在不拉幕布的情况下迅捷换景动用了千斤顶、万向轮、直轨等舞台机械。
  断头台是和石块、钢架堡垒相对的另一重要道具。金属质地的铡刀闪着寒光,高耸于堡垒之上,每次行刑,利刃从绳索上沉重而迅疾地坠落,铡刀到底的一刹那,刀落人头落的音效让观众的心也跟着沉到了底。
  蓝军和白军枪战的场面动用了真枪实弹,呛人的火药味引发前排观众席此起彼伏的咳嗽。
  马拉之死的场景让人自然联想起大卫的油画。女刺客的匕首从背后插入浴盆里马拉的后胸,舞台上的红光瞬时血一样湮开,坐在记者前排的观众相视微笑,连说“真像”。
  今年是“中法文化年”,《九三年》是文化年的演出剧目之一。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人很骄傲的一件事情,但是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法国有个先贤祠,把法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全放在里面,像伏尔泰、卢梭、雨果,但是法国大革命没有代表。曾经把马拉放在里面,但是后来把他搬走了,罗伯斯庇尔、丹东都上断头台了,都没完整身子,肯定进不了先贤祠。所以法国大革命到今天也是没有定论的,它改变了历史,但是没有完成历史。在全球化和金钱狂潮的袭击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似乎离人们越来越遥远了。我在网上看到资料说,雨果这部《九三年》被冷落了很多年,因为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这部作品。法国人自己都没有把它搬上舞台,这次我们把它搬上舞台了。”汪遵熹说,“俄国革命受法国革命影响,中国革命受俄国革命影响,所以中国革命受法国大革命影响,这是毫无问题的。很多老观众觉得这个戏今天拿出来可以,也许十年前拿出来就成了问题。但是我们并没有想刻意通过这个戏来影射什么,反映什么,只是尽可能把雨果的思想表现出来。”
  “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在于革命思想辗转从俄国传过来,新中国的很多领导人当年都有留学法国的经历。像周恩来、邓小平。”曹路生说。
  5月2日结束在北京的演出之后,《九三年》剧组赴上海,于5月5日、5月6日演出两场。导演汪遵熹说,100万的投资肯定无法通过票房回收。北京和上海的演出作为市场预热,第二轮才开始“真正走向市场”。现在剧组收到很多城市的邀请,但路线和时间怎么安排尚未确定。因为主要演员的档期都很紧。朗德纳克的扮演者郭涛已经好几年没有登上话剧舞台。郭文的扮演者任程伟说,目前他放在影视剧和放在话剧舞台上的时间比例大概是8∶1到10∶1。
  “这样的戏对观众确实有一定的要求。很多观众一听这个题材觉得很沉闷,但只要进来的观众都很喜欢。关键是怎么把观众吸引到剧院里来。”汪遵熹说。

硝烟弥漫的舞台现场不仅颇具视觉效果,还有呛人的“味觉效果”

  《九三年》剧情简介
  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斗争激烈。
  白军(保王党军队)首领是前贵族朗德纳克侯爵;共和国军方面有两个领袖:一个是神父希穆尔登,另一个领袖是远征司令郭文。溃败的白军被蓝军层层围困在城堡中,朗德纳克从暗道逃跑,临走前白军放火烧毁城堡,图书馆中仍关着三个作为人质的小孩。即将躲进森林的朗德纳克听见小孩母亲凄厉的呼救声,毅然从暗道返回城堡,救出那三个孩子。希穆尔登逮捕了朗德纳克,郭文却将之释放了,把自己关进狱中。第二天,希穆尔登将郭文送上断头台后,开枪自杀。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0

精华

9

帖子

27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2#
发表于 2006-5-8 00:48 | 只看该作者
恩恩,我看过拉,和同学一行三人
不过我是在上海看得
大概已经二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我们坐在美琪大剧院的二楼
印象最深刻的是女人失去孩子时候非人类的叫喊
用灯光设计出来的城堡大火
海上的惊涛骇浪
处死路易十六时候群众的失去理智
还有小咖啡馆里,三巨头们的暴风雨
当然郭文是走上临时搭建的楼梯,差不多到达二楼这个高度后被断头台的
而西莫尔登则是在舞台的地面上用枪解决了自己
当时觉得好笑的是,西莫尔登是死在主舞台的下面的,就是说已经靠近观众席了。
主要演员们在幕布放下来的时候都被遮掩住了
但是他在幕布之外
最后只能从舞台的靠近观众席的地下进口钻进舞台后去,
所以说当时觉得美琪大戏院是不是太小了一点
另外,声响效果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精华

9520

帖子

2万

积分

牧场主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11 20:21 | 只看该作者
好羡慕呢,这里什么话剧都没有
这样高水准的就更别提了
西莫尔登是死在主舞台的下面?哈哈~
Tout ce qui est vrai est démontr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37

帖子

411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4#
发表于 2006-12-11 11:3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死得不是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4-5-14 02:0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