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章的节奏

[复制链接]

0

精华

15

帖子

45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31 0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早就想写篇关于文章节奏的东西。这源于看了《金刚》的感觉。我觉得它是一部节奏混乱的电影。显然导演对这个题材很陌生,详略不当,细节的精彩无法掩盖作为领导者杰克逊对整个局面掌控的失败。尔后看了他的连续几篇新作。我发现自己喜欢一些,不喜欢一些。为什么。同样语言这样美--我用了“喜欢它,因为节奏很好”的说法。节奏好--该议论的时候议论了;该抒情的时候也适时出现了?似乎不能这么说。我想,文章实际上是个作者和读者对话的过程,它的节奏就是你情感起伏的节拍。要把这个节拍真实地传递出去,让读者听到你心灵的鼓点,这是感染力的基础。

一块六千年前的瓦罐残片,一件粗糙原始的石器,为什么能视作伟大的艺术品,被陈入博物的殿堂。因为从这些已经久远、朽坏的物件上,仍可以触到当时人们呈达的热情、盎然。那生的力量跨越千年的沟壑,还能撞击你的耳脉。相反,很多现代技术精制的作品却会立刻落进时间的废墟。--因为那锦丝绣琢的壳倒是装裣死魂灵的棺材。有一段在讨论迪斯尼的二维动画是否过时了?是不是动画技术的落后导致迪斯尼近年的衰落。不是的。拿出它二十年前制作的白雪公主,灰姑娘,花木兰,仍然深深地吸引我们。我相信现在大量3D动画再过两年就会被遗忘。最先进的制作和传播不是作品成为经典的通行证。创作它的人,他们活跃的感受力,创造力,想像力才是作品跨越时空打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的根本所在。因为不论制作技术、传播渠道如何精进,感动人们的永远是那些--一些简单、有力的乐拍。就像心脏跳动,血液奔流--它是生命的需要。

所以我一直觉得创造性是一个写作者最重要的素质,它代表事实上你是否还在世。如果做出来的东西,已经没有生气,活着还干嘛。这下你就可以知道,曾经的那些艺术家有多么巨烈的精神力量,时隔百年、千年,仍可以清晰地听到他的倾诉,感受他们身体的温热。那些美妙的文章的节奏就是创造者脉搏的不息,不朽。

那你也可以顺便知道,为什么一些失去创造力的艺术者选择了死亡或者自伤。其实我不佩服用酒精,女人,荒谬刺激神经的艺术家。那说明他没有原生的力量了。象垂死的蛙,要用针扎一下才能刺激它跳几跳。这样跃至的高度,是蛙的悲哀,也是艺术的悲哀。

0

精华

95

帖子

285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2#
发表于 2006-12-31 22:26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演说家们很注重节奏的掌控~他们用节奏制造情感,用情感打动听众,并希望听众做出他们所期望的判断.
今天的我们写文章一心一意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少有想到读者的情感.(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了我们的教科书...有罪~)
"文章实是个作者和读者对话的过程."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5

帖子

45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1 22:4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

现在都把语言做“工具”用了,很少再注意它的美感啊,作者个性的传达啊,只求清楚明白。让大家的精神生活都很无聊。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1 16:07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